文博专家张雪莲开讲“佛山武术从历史走来”
10月27日,2021年佛山市社科普及知识讲座(第二讲)暨佛山历史文化大讲堂(第十一期)线上开课,佛山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雪莲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武术文化讲座。
张雪莲在佛山市博物馆工作,有着40年的文博经历。张雪莲曾参与佛山武术全面调研,搜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照片,抢救性组织记录数十种传统拳械套路影像资料,填补了佛山市博物馆武术资料的空白。2017年编著《佛山武术史略》,是《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中目前较全面反映佛山武术各组织和拳种的专题读物,该书于2020年衍生为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中英文版(第一辑)《中国佛山功夫文化》。
讲座中,张雪莲讲述了佛山武术的渊源发展史。史料记载,1962年佛山澜石镇河宕发现的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出土有斧、锛、凿、矛、镞、砺石等器物。她认为,这些器物体现了五千多年前原始先民的智慧运用,在器械交锋和徒手搏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拳打脚踢、闪展腾挪和使用器械的技能,武术孕育渐露曙光。
佛山武术在佛山发展中,与粤剧、醒狮、伤科跌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历史称为“戏子称王第一人”李文茂就是梨园弟子。张雪莲讲述了其起义经历:咸丰四年(1854年),陈开、李文茂率领一班红船弟子发动“红巾军起义”,沿着西江打到广西,并在浔州(今桂平市)建立了一个大成王国,李文茂被封为平结王。
明末清初,反清志士南下,天地会在广东发展,这对广东武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张雪莲说道,从清代到民国,多个拳种和武术组织在佛山发展壮大,民间习武风气兴盛,佛山成为我国南派武术的中心。
讲座中,张雪莲还重点介绍了洪拳、蔡李佛拳、咏春拳在佛山的近现代发展。
据悉,洪拳是从清代传入佛山,代表人物有铁桥三(梁坤)、林福成、黄飞鸿、林世荣等人。张雪莲介绍道,黄飞鸿曾拜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为师,学得铁线拳、飞铊绝艺;又师从叶大成学习八分箭拳,从宋辉镗学无影脚,由于其拳术融各家所长,形成独特的风格。
蔡李佛拳于晚清时期传入佛山。张雪莲介绍道:咸丰元年(1851)张炎在佛山创立鸿胜馆。鸿胜馆会员以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和店员为主,并立有三不教原则,即“不教官吏、土豪恶霸和地痞流氓”;该拳种当代发展颇好,2012年2月,该拳种成为省级非遗项目;2015年建立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清朝中后期,咏春拳经粤剧红船弟子传入佛山,向广州、鹤山、中山等地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拳种之一。2021年,佛山咏春拳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目前第一个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佛山拳种。”张雪莲介绍到。
那么,流传至今的这些拳种,还有哪些被列为非遗保护名单?据张雪莲统计,截止到2021年10月,佛山市传统武术进入非遗保护系列有11个市级以上的名录,其中国家级名录有咏春拳,省级名录有蔡李佛拳、鹰爪拳、洪拳(顺德洪拳),市级名录有龙形拳、白眉拳、南家拳、六合八法拳、熊氏少林大易筋经和侠家拳、洪拳(南海);全市拥有29位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其中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16个传统武术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记者:束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