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莞脉非遗文化进校园走进长安镇中山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其对学生的成长影响范围越来越小,许多优秀的技艺逐渐失传。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长安镇中山小学秉承孙中山先生“博爱”“博学”的精神,一直非常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10月27日下午,中山小学特意举办了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孙卫民校长为活动隆重致辞后,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整场活动分为两个大环节,一个是“展示环节”,另一个是“授课和体验环节”。
环节一
非遗文化展示环节
锣鼓声声响,展示活动开始了!醒狮、麒麟舞、咏春拳、木偶戏等非遗文化项目轮番上演,精彩绝伦,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醒狮舞生风
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醒狮一扑一闪一跳一滚,时而腾起,时而俯卧,时而翻滚,把狮子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惟妙惟肖,赢得了现场一次又一次此起彼伏的掌声。
麒麟展英姿
这些可爱的精灵激发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它们与大家频频互动,满足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让同学们喜上眉梢,开怀大笑。
咏春拳显威风
整齐划一的动作,强劲有力,英姿飒爽。它激励着中山学子们一定要继续发展武术精神,强健体魄,铸造铮铮铁骨。
木偶戏添趣味
木偶戏作为戏剧性的表演,源远流长、技艺精湛。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同学们真是大饱眼福。
环节二
非遗文化授课体验环节
四个展示节目结束后就到了授课体验环节。能够近距离欣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真是同学们的福气。同学们个个都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乐享其中。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五个分会场去看一看,瞧一瞧吧!
一、醒狮
锣鼓震天响,喜庆满校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中,传承人为孩子们上“醒狮”体验课,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加深对“醒狮”的认识。你看,在学校篮球场,三(1)班和三(2)班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学习,收获满满。师傅首先带着孩子们认识狮子的造型结构,然后给孩子们示范举狮子头的正确姿势,最后教孩子们扎马步学习舞狮。“一、二、三、四,蹲!”师傅亲身示范,全体同学受益匪浅。
二、麒麟舞
麒麟舞动中山,吉瑞飘扬校园。瞧,三(3)班和三(4)班的同学们正在孙中山铜像广场迫不及待地体验非遗物质文化精粹——麒麟舞。演员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舞麒麟的起源发展,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接着,老师从手法、步伐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详细的舞麒麟动作,并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着要上前体验一番。中山学子能够亲身体验,真乃一大幸事。传承正在继续,传承后继有人,传承更添活力。
三、咏春拳
咏春拳强体魄,中山学子展英姿。在学校大舞台,三(5)班的同学在咏春拳师傅们手把手的亲自示范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出掌,学会了如何扎马步,学会了如何出拳。同学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俨然一个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小军人。经过咏春拳师傅们的耐心教导,同学们初步领略到了咏春拳刚柔并济的各种手法,深刻感受到了崇德尚武的武术精神。
四、木偶戏
木偶声声讲故事,笑声朗朗继传统。东莞市大朗巷头木头戏剧团正在学校阶梯教室给三(6)班的同学们授课呢。演员们首先给孩子们科普了中国木偶戏的种类,接着为孩子们教授木偶戏表演技艺,让孩子们学起来、唱出来、舞起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
五、花灯制作
节节翠竹巧成灯,点点灯光送祝福。在东莞,每逢过年便有“点花灯”的习俗。作为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王浩均老师来到三(7)班教室手把手用心地教同学们做花灯。同学们在王老师细心的指导下,用心地编扎、造型,心灵手巧地做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灯。在这节体验课上,孩子们在领略花灯魅力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创意和祝福展现在花灯上,在实践制作中体验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这场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意义深远。它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不仅能够让中山学子们开阔视野,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能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每一段历史,我们都应该铭记;每一项文物,我们都应该尊重。希望中山学子们能够追随人类智慧的光芒,继续发扬孙中山先生“博爱”“博学”的精神,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努力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图/文|袁素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