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文学奖项揭晓 

时间:2021-10-24 16:30 发布于:文学频道编辑:A001  来源:广州日报

10月23日,“2021南方文学盛典”六项荣誉逐一揭晓。

百余名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和顺德本地读者共赴南方文化盛会。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获颁“年度杰出作家”荣誉。

作家胡学文斩获“年度小说家”,诗人、画家吕德安斩获“年度诗人”,文学博士、学者、非虚构作家黄灯斩获“年度散文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斩获“年度文学评论家”,青年新锐作家林棹获评“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冯骥才、胡学文、吕德安、黄灯姜涛、林棹等现场合影

冯骥才现场发言

评委会认为:“冯骥才是一个名字,也是一种文化情怀。他向艺术要美,向世俗要传奇,向行将消逝的文化遗产和古村落要文明的证据,向过去要未来。他对文化现状倾全力而赴之的痛惜、救护,把知识分子的良知落实成了一种有感召力的行动、有反思精神的写作。”

长篇小说《艺术家们》是冯骥才酝酿数十年的心血之作。在小说中,艺术家们面对时代的激烈动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作者以恢弘而精微的笔墨绘写一代艺术家的精神群像,以一颗宽阔悲悯之心奏响不同人物的命运悲歌。正如评委会所指出的,“但在浮华背后,记忆最重要的遗存仍然是对美和真理的求索,对善好人世的眷恋。这本写给自己的庄重之书,也充盈着对精神同道的真诚礼赞。”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等为冯骥才(中)颁奖

在盛典现场,年届八旬的冯骥才坦言,一项重要的文学荣誉对作家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得到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他表示,自己把评委会的意见看作最好的思想礼物,“它有利于我的自省与自我的思辨。”另一个是可以为作品带来更多读者,因为“作家的作品是在读者的阅读中活着的”。

“一个人一旦与文学扰在一起,就会被纠缠终生,永世难分。”他笑言。虽然二十多年不写小说,但心中的文学却在持续成长。同时,在文化抢救中,冯骥才对大地上的人、生活、时代、历史、文明的理解大大地加深。“既是意韵的加深,也是思想的加深。”因此,当他再度拿起笔来,一切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他真诚地表示,这项荣誉让回归文学的自己在面对“茫茫的读者世界”时多了一些信心。在冯骥才眼里,“作家的天职是为读者工作。通过文字与读者一同认知生活与时代、寻找温暖与光,以及不屈不挠的力量。”

胡学文斩获“年度小说家”

《有生》是胡学文沉潜八年创作的鸿篇巨制,从晚清到当下一百余年的壮阔文学故事,浓缩在祖奶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讲述中。凭借该部作品,胡学文斩获“年度小说家”殊荣。

评委会称:“胡学文的写作,一直有庄稼一样的质朴,也有大地般的厚实,他对故乡的深情,使他目光专注、用语恳切。他发表于2020年度的长篇小说《有生》,沉重、细密、雄心勃勃。百年家族史的曲折繁复,具独创意义的伞状结构,祖奶形象的异样光彩,乔大梅的承担与反抗,共同讲述了历史苦难中个体的泪水和希望。”

胡学文透露自己梦想着写一部“可以当枕头的”百年家族史长篇小说,很多年前就开始了构思、准备。“人物、结构、叙述、语言、意蕴,既要追求整体风格,又要考虑局部叙述的变化多样和细节的丰盈传神。”

文学博士、学者、非虚构作家黄灯斩获“年度散文家”

立足于自己的教育实践,黄灯首次让聚光灯对准“二本学生”这沉默的大多数。她凭借非虚构力作《我的二本学生》获评“年度散文家”。评委会指出,“这种来自民间的精神支援,既饱含对教育变革的热望,也对理想主义发出了急切的召唤。”

黄灯在盛典现场感慨,自己接触的这些二本学生“才是中国的真实底色”,“感知到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才是最大的国情和决定社会未来走向的重要力量”。但她也认为,文字叙述只是第一步,“行动远比文字更具直接的力量,他们的困境和挣扎,不但需要被看见,更需要看见后的共同分担。”

据悉,盛典结束后,多场作家读者见面会将在顺德举办,让市民读者切近感受作家魅力。10月24日上午,“年度杰出作家”冯骥才将在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带来主题演讲《绘画是文学的梦》,“年度小说家”胡学文将在国华纪念中学举办分享会《在通道之间》;10月24日下午,“年度文学评论家”姜涛将在顺德均安中学与读者探讨《诗歌批评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林棹将在顺德青云中学畅聊《植物·地方·记忆记录》,“年度散文家”黄灯则在北滘中学带来题为《附近的世界与在场者的记录》的主题演讲。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郑俊彬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巧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