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盆珠三官坑窑址获阶段性进展 

时间:2021-10-21 08:16 发布于:考古频道编辑:A001  来源:惠东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马河流域的明代仿龙泉瓷器窑址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在三官坑窑址范围内地表散布有大量匣钵、瓷片、垫圈、垫饼等,遗存清晰明确,产品质精量大,是白马河流域重要的明代仿龙泉瓷器窑场,该窑址对研究明代广东青瓷、外销瓷以及明代广东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潜力。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细致的勘探工作,确定了5座窑炉和10处废弃堆积,遗址面积11000平方米,此次考古工作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面积,共发掘2处窑址,据介绍,此次挖掘的三官坑窑址是其保持最好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员正在清理地表土层,将窑址的轮廓揭露出来。

考古队员马浩森:现在我们要做到事情是把这一层呈棕色的一个土给它揭掉,因为现在这边这种稍微发红色一点的包括有点白点的这种土是我们要找的一个土层,还有它的位置是在这个的下面,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刮掉之后,看这种土层它整个分布的范围。

随着地表清理工作的进行,一片依山势而建的分室龙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考古队员陈雨生:现在已经揭露的这个窑室是属于南方典型的分室龙窑,现在已经揭露出9个窑室,全长大概26米,宽大概3.5~3.8米左右,每座窑室各开两个窑门,然后窑床上面摆放有烧制瓷碗的匣钵。

据介绍,一个窑室摆放着14排8列的匣钵,匣钵摆放整齐,基本上是单个摆放,很少出现匣钵单个叠放的现象,可以体现出这个窑追求烧制的质量。现场还能看到许多的陶瓷残片,考古队员正在对有研究价值的残片进行收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长:现在出土的瓷器我们一方面就是对它进行清洗,然后我们可能会对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可以修复的我们会进行一些修复,然后有一些瓷片我们会送去做一些科学的测试,了解它的一些化学成分各种指标,对我们以后研究白马窑的一个外销,包括它的一个贸易路线是有很大帮助的。

据了解,本次发掘共清理遗迹共10个,其中窑炉2座、灰坑8座,窑炉结构相对完整,出土窑具、瓷器等明清遗物标本上千件。其中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有碗、盘等,胎体较为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大部分刻划菊瓣纹,有些碗心还刻划有“清”“福”“寿”“溪”等字样。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长:目前的话,我们打算就是在我们进行完现场的发掘和清理之后,可能会对它进行一个临时性的遮蔽,让那种自然力就是说风或者是雨水,减少对它的冲刷,让这个窑址能够尽可能长的保存,然后另外一方面我们可能也会用一些科技手段,对窑址进行一些物理或者是化学措施的一个保护。

他还表示,惠东县可以在保护窑址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理清瓷业发展的路径,做好规划瓷业的传承,把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惠东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

来源:今日惠东APP

记者:林倩文 蓝文超

编辑:古志勇 徐达华 刘晓辉 黄俊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