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平山职教中心非遗西王庄丝弦课堂 

时间:2021-10-18 13:04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A001  来源:平山职教中心

近日,平山职教中心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西王庄丝弦。西王庄丝弦是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流传于平山县小觉镇西王庄村一带、富有平山地域特色的丝弦戏,民间有“西王庄的戏,看了不生气”的民谚,通俗诙谐的语言表达了民众对西王庄丝弦的喜爱。

西王庄丝弦剧团团长、代表性传承人霍增明先生,带着丝弦行头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五彩缤纷的服饰、造型各异的头面、闪亮逼真的道具,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霍老师走上讲台,给同学们介绍了西王庄丝弦的历史、文化,从丝弦的产生到丝弦的演出剧目,都做了简短有序的解说,让同学们对西王庄丝弦有了基础的认识。

最让同学们感兴趣的,是丝弦戏使用的道具、头面、服饰。同学们纷纷走上前来,仔细观察各种道具,霍老师耐心的给同学们讲解头面化妆的细节,各种道具的用途,各种髯口的造型、使用场合、作用等,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戏曲讲究唱念做打,精神百倍的“做”功,同学们学起来也是有模有样。手势、起范儿、腿功、眼神,霍老师讲解的非常细致,拿最基础的扎马步来说,脚如何放、腿如何用力,就非常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霍老师还教了同学们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动作,打马、扬鞭、出刀、跑场,一招一式干净利落,耍起来虎虎生风,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下场学起来,认真的眼神、手势,表达着孩子们对戏曲的喜爱。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半个小时的练功,同学们已经腰酸背痛、大汗淋漓,真正体会到了戏曲艺人的不易。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艺术。戏曲作为传统文化,凝聚了世代艺人辈辈流传的心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校将创建文明校园同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将德育和美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感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