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舞蹈进校园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1-10-18 12:58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广西卫视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与锦华小学、秀厢小学、衡阳路小学五象校区、江北小学、中兴小学、虹桥小学共6所小学建立了非遗传习基地,分别引进了东兰县三弄乡的瑶族花棍舞、皮鼓舞和猴鼓舞,马山县加方乡的壮族扁担舞,南丹县里湖乡白裤瑶的猴鼓,马山县古灵乡的舂榔舞。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非遗舞蹈进校园的生动实践。

最近在南宁市许多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纷纷跳起了非遗传统舞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舞得有模有样。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都是来自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研究生,她们跟着民间艺人学习非遗舞蹈,并把非遗舞蹈带进了校园里。

非遗舞蹈进校园,不仅要教会孩子跳非遗舞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舞蹈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等各方面了解背后的文化,并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成果展示的日子在逐渐靠近,为了呈现出完美的效果,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各所学校的孩子们都在努力训练。

小小的非遗种子播撒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会开出绚烂的花,收获丰硕的果实。非遗文化进校园除了在中小学层面全线铺开,在高校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韦金玲副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保护非遗舞蹈,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推进非遗舞蹈的发展与活态传承。作为一位从马山走出去的文艺工作者,她一直深受家乡文化的影响,发扬家乡的扁担舞也成为了她的重要使命。她回到家乡采风时结识了当地有名的扁担舞传承人莫菊花。

热爱扁担舞的莫菊花也特别重视扁担舞的传承,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韦金玲教授的邀请,她把扁担舞带进了校园,向大学生们展示起技艺高超的扁担舞。

长期扎根田野采风的韦金玲老师及其团队,又将民间采撷回来的丰富创作元素用于课堂教学研究和舞蹈艺术创作。在韦老师的班上有来自各省份的学生,还有来自外国的同学,大家都对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充满着热爱。

2019年,舞蹈《打扁担》在全国7950个作品中入围全国文华奖的决赛,最终获得中国舞蹈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是5个获得“群星奖”作品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题材舞蹈。

非遗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广西艺术学院多种多样的活态传承方式,让丰富的非遗舞蹈文化从田间地头走进了高校课堂,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上了全国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助力非遗传承的队伍,共同携手舞动传承,让非遗文化在八桂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天21:20广西卫视《民族文化》!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