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昆明湖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2021-10-10 14:00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翟绍倩  来源:云师大附属昆明湖小学

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水族、满族等25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15个。

少数民族人口1415. 3万,占全省人口的33. 4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昆明湖小学地处云南省会昆明,民族资源丰富。通过2020学年对民族课题的开展,附属昆明湖小学分别对民族建筑和乐器进行了细致研究。本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东巴文字画、扎染、白族三坊一照壁、佤族建筑等方面带领孩子们走进民族文化的世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东巴文字画

“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是由纳西人所创制的一种象形文字,在国内学术界又被称为东巴文、东巴象形文或“纳西象形文”,而在国外则多被称为“纳西象形文”。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李老师的演示下,小脑瓜里创意的火花与略显稚嫩的绘画技巧齐飞,用简单的纸笔创作出了富有特色的东巴文字。

二三年级:扎染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二三年级的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经过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染出了花色各异的花纹。

四年级:白族三坊一照壁

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烟。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画白族建筑、扭报纸、粘报纸、刷颜色……,四年级的孩子们在时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已经用勾线笔把线稿勾画出来了。大量的留白,线条用报纸粘贴出来白族三坊一照壁已经跃然纸上。

五六年级:佤族建筑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巅,房子随山势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一个村寨的规模,大者上百户,小则十几户,一般在百户上下。

从用材上说,主要有竹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从建筑样式上说,主要有“干栏式”楼房和“四壁落地房”两种。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的佤族以竹木结构为主,为“干栏式” 建筑,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挡,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佤族建筑特色鲜明,较四年级的大量留白,五六年级的的佤族建筑则需要涂出木质结构的斑驳感,同样的用报纸,五六年级则主要装饰屋顶。在翟老师的讲解中,学生们能根据老师的示范画出立体感鲜明的佤族建筑,并做出具有特色的屋顶。

民族美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智慧和文明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优秀民族美术教育,增强了学校美术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形成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