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广阳区非遗活动在市第十三小学启动
“大漆工艺包括打底子、刮面漆、磨砂皮以及连续多次的擦漆等工序,整个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荫房,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环境下,漆膜才能干透,全套工序下来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9月15日,广阳区“非遗进校园·匠心代代传”线下活动在市第十三小学启动,传统大漆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常林一边讲解大漆髹饰技艺的起源、工序,一边向师生展示精美的大漆髹饰作品。
此次活动由广阳区文广旅局主办,广阳区群艺馆承办,广阳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协办。以传承广阳区南汉村紫檀摆件修复与制作、犀皮漆髹饰技艺、传统大漆技艺、描金髹饰技艺4项非遗技艺为主线,采用线上知识竞赛视频课、线下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广阳区非遗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效推进廊坊非遗传承和保护。
截至目前,线上知识竞赛视频课累计播放量5万余次,收获关注3.8万人次;线下讲座已经走进市第四小学、市第六小学、市第九小学、市第十小学以及南汉中心小学。活动期间,广阳区共为7所小学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
“‘非遗进校园·匠心代代传’活动中,同学们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地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知家乡、懂非遗、传文化,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非遗的种子,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市第十三小学校长夏连明表示,将继续开展丰富的非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非遗、人人爱非遗、人人学非遗的浓厚氛围,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非遗文化代代传承。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