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粤桂文旅协作携手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
原标题:“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忻城县粤桂文旅协作携手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
忻城县被誉为壮乡故宫,传统民族文化深厚丰富,其中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是忻城人民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文化精髓,2021年1月入列广西壮族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与传承,9月9日上午,忻城县粤桂办携手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馆在忻城县城关镇民族小学举办了“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中秋做“小马仔”在忻城县已有800余年历史,是我们壮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马仔”的塑像多为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用米粉制作,用于中秋节拜月供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忻城县文旅局局长樊绍光指出,开展粤桂协作非遗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能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忻城县小马仔的历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壮族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节日文化。
粤桂文旅协作相关部门举办此次活动,通过邀请十二生肖制作技艺传承人樊葵仙手把手现场教学,与学生一起制作十二生肖小马仔,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学习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忻城县城关镇民族小学校长蓝丹梅对粤桂协作部门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此次活动增进了青少年对壮族民俗文化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举办 “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文化进校园是推进粤桂文旅协作的好平台好方式,有利于传承弘扬本地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促进忻城县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事业有机融合发展,加强粤桂两地的文化交流协作。
粤桂协作以来,结合忻城历史文化特点,一直致力于帮助忻城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和特色文旅产业,2019年,粤桂协作投入500万元支持城关镇民族小学按照民族文化学校建设以及开设特色文化课堂,并为学校捐赠了1300套校服和700套民族服饰,还先后派援10名老师到民族小学支教,致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此外,粤桂文旅协作还组织了两届大型的土司文化交流演展活动,获得了两地民众一致好评。接下来,两地将在忻城传统中秋拜月文化、土司美食文化、乡村文旅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协作,举办一系列协作活动。(张龙健 粤桂协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