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原标题:【晒晒小康生活】着装变化折射幸福生活
9月7日,朝阳初升。周晓红打开衣柜,从各式各样的衣服里,挑出一条连衣裙,在镜子面前比划起来。粉色的真丝面料轻薄柔软,裙摆的茉莉花刺绣精致温婉。她又拿出一条细长的白色皮带,系在腰间,作为装饰。“过去‘黑蓝灰’是衣服的主色调,哪有现在这么时尚精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提起如今的穿衣变化,周晓红的脸上笑开了花。
着装折射时代缤纷
家住汉旺镇东普村的周晓红岁今年49岁,在她年幼时,家里衣服用料几乎是素色的粗棉布、的确良。“以前没有服装店,大家都是买好面料到店里定做,但家里哥哥姐姐多,我都是穿他们剩下的衣服。”周晓红说,对于旧衣服,家人都是秉持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只要衣裳缝补后还能穿,便不会轻易丢掉。
1988年,周晓红18岁,在绵竹一家工厂上班。“能挣钱了,爱美心思也起来了。”随着时代的更迭,衣服色调从灰白过渡到多彩,她开始追求新颖款式。西装代表“国际范儿”,紧身健美裤则是追求开放的体现,蓝白条纹运动衫和帆布鞋是当时的一股清新潮流。拿了工资的周晓红购买了一件红色高腰上衣,配上牛仔喇叭裤,脚下踩着高跟鞋,用她的话来说,那是相当时尚,回头率高达百分之百。
“受港台潮流的影响,90年代末开始流行蝙蝠衫、牛仔衣,鞋店里也摆上了价格不菲的羊皮鞋、牛皮鞋,买一套价格不菲。”当年周晓红花了不少钱,买过许多流行服饰。她笑着说,那时候不怕撞衫,穿衣服土才让人笑话,因此,周边邻居都争相去店里购买连衣裙、夹克衫等新潮衣服。其中牛仔衣配大墨镜是当时年轻人最喜欢的着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
2000年初,服装的款式和色彩更加多元化,突出个性成为一种新时尚。“以前是流行啥买啥,到了换季就会淘汰很多衣服。”周晓红身材微胖,如今喜欢颜色靓丽的收腰款连衣裙,在面料选择上,棉麻、真丝等这些自然柔软的衣服成了她的首选。“穿衣不仅要追求美,还要讲求舒适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周晓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穿衣风格。
足不出户轻松购衣
9月8日晚上8点,周晓红拿出手机打开淘宝,认真地“逛”了起来。“换季了,给自己和家人添几件秋装。”打开她的购物车,只见风衣外套、棉布衬衣、长袖连衣裙早已加购完成,就等着满减活动,一键付款。
“现在买衣服基本都是通过手机电商,因为与实体购物相比,网络电商更快捷。”如今的周晓红俨然是个网购达人,在她的衣柜里,一半衣服都是她从网上“淘”来的。“虽然年龄大了,但还是要打扮得美美的才行。”她笑着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定制服装又开始盛行,周晓红闲暇之余,也会选购一些喜欢的面料,量身定做几套衣服。“我脖子短,如果穿V领的衣服会把上半身衬托得更好看。”周晓红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衣服,有的款式太过于大众化,有的个性十足但穿起来不适合,私人定制就不同了,不仅样式可以自己选择,避免撞衫,而且量体裁衣,穿上舒适,并且更有品质。
近几年,除了常见的服饰外,汉服以及“汉元素”衣服以清新柔美、端庄大气等特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成为年轻女孩十分钟爱的搭配。周晓红的侄女和女儿,同样跟随潮流步伐,在网上定制了不少“汉元素”衣服。“几十年前,我们哪里会想到现在的衣服有那么多的风格,买衣服这么方便,当初出于节约目的的量体裁衣如今已成为高端定制和品位的代名词。”对于服饰变化,周晓红感叹道,随着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改变的不只是衣着样式,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