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上 

时间:2021-09-09 11:21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A0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艺工作者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田晨旭

9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会议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要对艺术抱以敬畏之心,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上,弘扬“工匠精神”,保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努力创作出传得开、立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优秀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金名片”,回望历史,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个时代,那些真正能被人们铭记的艺术家,都是靠过硬的作品赢得尊重与赞誉的。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相较于过去,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拥有了更多曝光机会,甚至有不少人“一夜成名”。荒诞的是,如今有不少所谓的“流量明星”,频繁活跃在娱乐新闻和网络炒作之中,社交媒体粉丝动辄上千万,商业代言赚得盆满钵满,却很少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近几年,有些“流量明星”为了“蹭作品”,通过资本运作参演了一些重要影视作品。但是,个别平时忙于四处“赶通告”、无心提升演技的“小鲜肉”和“小花”,与那些实力派的“老戏骨”搭戏时原形毕露,甚至闹出“不背台词,拍戏念数字,全靠后期配音”的笑话。可即便如此,还会有团队用“饭圈控评”干预口碑,或是花钱买营销号“尬吹”。

其实,观众心中都有一杆秤,哪些人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哪些人充其量只是“艺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事实上,用艺术标准衡量,所谓“流量明星”连“流星”都算不上。在“刷热度”“赚快钱”的老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演艺事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碗名副其实“青春饭”,自己的艺术生命将极其短暂,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张空洞的“白卷”。

只不过,相较于用心提升专业能力、潜心打磨文艺作品的细节,接商业代言、去综艺节目刷脸、“活在八卦头条里”、炒作绯闻等,明显轻松、划算得多。一些资本的力量,也裹挟着不少文艺工作者“赚在当下”。于是,有些人在一种浮躁的氛围里逐渐走上歧路,还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着重强调“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上”,号准了脉。毕竟,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当前,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广大文艺工作者当自省其身,重拾文艺创作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磨真功、积累作品。如此,才能有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也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