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清苑传统制香技艺 

时间:2021-08-03 13:24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流布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地区,是一种以香药、天然植物香料为原料,添加榆皮等植物粘合而制成各种香品的纯手工制香技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清苑地区流传着民谣:“铜帮铁底金线河,香气缭绕冲九天”。1968年在清苑附近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发现错金博山炉即汉代香具。宋朝(公元960年)期间清苑作为宋祖赵匡胤的故里,制香贩香之举甚多,香事活动丰富。民国时期的《清苑县志》中有对该项技艺及其制香原料的记载。自19世纪中叶开始,以杨耀增为代表的杨氏家族代代传承制香工艺,开办制香工坊。现今,工坊主要集中在魏村镇、阳城镇、冉庄镇及其清苑经济开发区一带。

清苑传统制香采用纯手工制作,取材本地出产的榆皮等植物,运用撵子、挑香尺、切香条、倒香罐等工具,将香药、木粉、粘结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后,经过和料、成型、晾晒、窖藏等多道工序制作成各种香品。具有“品质细腻,易燃不垮,纤细柔韧不断折,清香淡雅无异味,手感细腻不粗糙,燃香绵延无断火”的特点。根据气味、香料数量、外形等特点划分,香的种类达两千余种,具有净化空气、杀菌除味、养生保健、静心凝神等不同功效。

目前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在香学道馆、香事会所、香药研究中心等场所采用言传身教、师带徒、香道馆培训等方式进行传承。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