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太白楼即将闭馆修缮
太白楼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现在已有将近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宋元时期均有修葺,明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后毁于兵燹。现存的太白楼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是一座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解放后又经过历次修缮。2013年5月,太白楼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历史久远,太白楼古建筑存在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结构倾斜、屋面下滑、粉刷层脱落霉变污染、排水不畅、木构糟朽、石质风化、墙体酥碱、铺地局部残损等自然损坏现象,国家文物局特安排专项资金对太白楼古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缮,包括地面整修、墙面粉刷涂料、乳胶漆,木材面油漆、屋面维修、木结构维修等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00㎡。
为了保障广大市民、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太白楼修缮期间,将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级文保单位修缮标准执行实施,秉承“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修复理念,充分尊重古建筑的原本形态,运用科学严谨的修缮方法对建筑原有风貌进行恢复,对损坏部分进行修补,力求风貌统一、格局完整。在保证施工质量、如期完成修缮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做到文明施工,确保文物在修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
太白楼修缮工程计划将于7月15日正式开工,年底完成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在此期间,敬请广大市民和游客合理调整游览线路,并对因修缮带来的不便给予理解和支持。修缮后的太白楼古建筑群将全面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迎接八方游客。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