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创意非遗课程联盟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6月23日,时值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郑州市创意非遗课程教研联盟在经开区实验小学顺利举行“非遗进校园,传承创意行”主题教研活动。
河南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乔台山、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利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伟、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戴红燕、郑州市劳动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曹淑玲、经开区实验小学校长史兆霞、郑州市艺术设计课程联盟秘书长曹青、郑州市创意非遗及艺术设计课程联盟学校代表参加了教研活动。
史兆霞致辞中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学校作为郑州市创意非遗课程联盟中心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黄河文化为依托,以面塑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充分渗透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打造小手大艺的“乐美非遗小传人”。
乔台山讲话中表示,非遗进校园,不是让孩子们人人成为民间艺术家,而是非遗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耳濡目染、动手实践、体验的方式,使非遗作为文化渗透,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赵丽以《黄河文化齐保护 面塑非遗“童”传承》为题,分享了经开区实验小学聘请倪宝诚、乔台山、刘玉伟为学校非遗课程指导专家,深挖黄河文化,带领学生聆听黄河故事,结合现实生活,创作出《黄河之舞》《大禹治水》等创意作品,引领孩子们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李晓庆以《采撷片片花叶 创绘美好世界——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题,介绍了中原区郑上路小学《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追根溯源、传承“捶草印花”技艺,与学校劳动课程《豫见仲景 本草生智》有机融合,形成从种植到养护,再到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体系化呈现。
张超以《让非遗绽放育人光芒》为题分享了经开区瑞锦小学“跃然纸上”的纸艺课程,以“做时尚的传统文化”的理念,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种材料,让优秀非遗文化走近学生、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了让非遗活起来。
郑海滨以《葫芦技艺中立德 传承非遗中育人》介绍郑州市第八十中学基于中国传统葫芦文化,结合自身“合”文化,从葫芦烙画艺术入手,融合多学科资源,使课程从非遗传承提升到艺术创新,既有内涵丰厚的传统艺术,又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元素,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王晶以《传统皮影新继承,光影故事话古今》为主题介绍中原区建设路小学基于“让儿童与世界温暖相拥”的办学理念,结合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从创新皮影入手,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让非遗传承联系社会走进生活,以创新传统艺术讲述本土故事,了解家乡认识自我,树立文化自信,感受非遗魅力。
曹青以特色与育人、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困难与展望点评五所学校的发言,并对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让它们从教科书、旧纸堆中走出来,在生活中运用它们。通过不同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促进非遗课程的不断提升、让耳濡目染、细水长流的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曹淑玲对郑州市创意非遗课程联盟学校在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并倡导各校结合“五育融合”理念,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依托,对非遗课程进行深度研发,丰富郑州市“五育十美”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天,非遗进校园,给孩子们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为孩子打开传统文化的天地,让祖国优秀的非遗文化基因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发芽,不久的将来定会在他们心中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