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梆子戏《母亲》演绎鱼水深情 

时间:2021-06-25 15:23 发布于:演艺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近日,江苏省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母亲》先后在沭阳和南京演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共遴选了50部大型舞台剧进行巡演,入选的梆子戏《母亲》以传统戏曲的形式诠释了淮海战役期间军民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鱼水之情,在各地演出中打动了无数观众。

“娘把儿生来把儿养,儿掉根头发娘心疼。我的儿为穷人打天下,娘自豪儿是大英雄。”至今已演出了数十场的江苏省梆子剧院院长、《母亲》的主角燕凌每唱到这段时,都会泪流满面。《母亲》这部戏的创作,源于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一件文物——“人民的母亲”旗帜。燕凌回忆,2017年的夏秋,省梆子剧院正在寻找新的剧目题材,她与国家一级舞美毕启亮到淮海战役纪念馆采风时看到一面“人民的母亲”的红色旗帜,下有说明“日照县范大娘的三个儿子为国捐躯,她忍受丧子之痛,积极加工军粮、赶做军鞋,荣获‘人民的母亲’称号”,二人立刻被感动了。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区543万支前民工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范大娘是百万支前民工中千千万万的人民母亲的代表,因为真实而感人,因为普通而具有普遍意义。经过集体讨论,以范大娘为原型反映淮海战役支前壮举的选题很快被确定下来。虽然范大娘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但是为了丰满人物形象,主创人员多次去淮塔管理局和范大娘的家乡调研、采风,走访当地老百姓,捕捉历史的细节,前后用了10个月才开始排练。“大家都怀着对英雄母亲的敬畏,以工匠精神投入排练。”青年演员朱倩说。

这部戏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时代巨变的历史潮流融为一体。为了加强戏剧的冲突性,丰富人物形象,编剧姚金成在剧中增加了范大娘深入敌营、劝子投降等情节,并对剧中的每句台词都精雕细琢。看过该剧的许多观众反映,“《母亲》对英雄的塑造不是程式化的拔高,而是写出了老百姓最朴素、真实的情感,非常走心。”

从选题到舞美、音乐、服装都精心打造的《母亲》,先后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版权作品一等奖、省文华大奖和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荣誉,不但打响了徐州地方戏曲的品牌,更在频繁的公演中生动地传播了淮海战役精神。

刚刚结束了南京巡演的燕凌说:“《母亲》通过一个个接地气的故事告诉我们,老百姓为什么要选择共产党,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共产党,因为他们受到了共产党的恩惠,他们懂得感恩,他们倾尽自己的所有,哪怕是家里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的亲骨肉。这些内容都不是我们现在编的,而是淮海战役期间真实的事。这就是我们这部戏的根,是这部戏最打动人的地方。”(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