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德胜小学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之金石篆刻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上所蕴含的创造未来的力量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为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提高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杭州市德胜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学校邀请西泠印泥非遗传承人曹勤先生为孩子们进行金石篆刻的教学。
曹勤,国家级美术师、书法家、篆刻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作为西泠印泥第四代掌门人至今仍然在坚持用古法制作印泥。
篆刻是一种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传统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印是书画、篆刻文化的重要部分,印泥是不可缺少。
曹老师讲解了西泠印泥的起源、改变、成熟到现在的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接下来的篆刻也充满了期待。在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专心致志地用砂纸打磨石块、在纸上画出篆书印文、在石头上进行篆刻,完成了印章。同时,老师对篆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帮助孩子们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金石华彩,不输丹青。这是一块最具有艺术的石头,这是一块传承中华文化的石头,这是一块唱出孩子心声的石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觉。非遗不应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几行陌生名录,而应是鲜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用度和体验当中,使其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这也许才是“非遗进校园”的深意所在。(德胜小学 吴宣静)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