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绳编非遗传承人走进海滨小学讲学 

时间:2021-05-27 16:48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A001  来源:成都市海滨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4月22日下午,成都市海滨小学有幸邀请到了成都市绳编非遗传承人张国庆老师来为孩子们讲解绳编的历史传承及技法。

张老师是四川省一级民间艺术家,四川省民间艺术(绳编)传承人,一根小小的丝绳在她的手里几经缠绕,就能变化出世间万物。她不仅能创作出大小各式的中国结、脸谱、绳结壁挂等装饰品,还能用绳子做出首饰、挎包、台灯等各种实用饰品。其绳编作品色彩丰富,或华丽时尚,或古朴自然,或精巧大气,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我们五年级绳艺美劳班的孩子们得知要见到自己的偶像了,都激动万分。当张国庆老师一进教室,就立马把张老师团团围住,并纷纷拿出小本子来找张老师签名。

手巧心灵 绳艺表达

非遗绳编工艺课堂正式开始,张国庆老师首先给孩子们展示了她精美的绳编工艺作品,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并不禁发出了阵阵的赞叹之声,孩子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张老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绳编历史、中国结的深刻内涵以及她的绳编故事,使同学们了解到绳编技艺的独特价值。

张老师给孩子们详细地讲解和示范了袈裟结的制作方法,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用“进出进”的三字口诀,加深了孩子们的记忆,让他们快速掌握了袈裟结的编绳技巧。通过现场教学与实操互动,知行合一,推动了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通过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绳编非遗文化,更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小公民的责任,人人争做小小传承人,树立起了将华夏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热诚之心!

袈裟结是中国结挂饰编法中的一个款式,由中国结基本结的双钱结变化而来。它常用于僧人袈裟配饰而因此得名,寓意广结善缘,有吉祥辟邪之意。你们想做一个精美的绳编作品送给家人和朋友,给他们捎去美好的祝愿吗?那就准备好材料跟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