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走进城南镇第三小学 

时间:2021-05-27 16:47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温岭城南镇第三小学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城南镇积极行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使同学们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艺术修养。

2021年5月25日下午,由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城南镇人民政府,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城南镇综合文化站等单位承办的“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温岭市“魅力非遗走基层”巡演活动走进城南镇第三小学。

非遗专场,让我们一睹为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大奏鼓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渔村第一舞”。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基本节奏为强弱二拍子,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天皇花鼓

天皇花鼓结合了温岭泽国镇天皇村地域特色形成的一种边歌边舞的传统舞蹈。天皇花鼓以江南民间小调为基础,由民间艺人创作填写曲词,用方言俚语演唱,表演上糅合了传统戏曲动作,以胡琴伴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长屿矿工号子

非遗文化——矿工号子精彩上演。矿工号子是分布于长屿石矿矿区的劳动号子,在采石过程中,为减轻矿工们的疲劳、危险,通过锤子跟凿子敲击发出的声音,由一名当班师傅领唱号子,其他工匠有节奏、有顺序地进行吟唱。它分为采石、抬石、运石三个步骤,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你方唱罢我登场,同为非遗项目的越剧、道情等更是让孩子们大开了眼界,难得一见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嗨翻了天,不仅每一个节目都全神贯注,点赞叫好。表演者还通过提线木偶的方式,给孩子们展现了我们党的好领导才让我们有美好的今天,我们更是要好好珍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盏香茗,它沿着历史的轨迹缓缓而来,在校园中绽放出别样风采。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社区青少年更好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