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非遗进校园——走进德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5月18日,由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德州市文化馆承办的德州市非遗进校园——走进德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活动成功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德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的一项品牌活动,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此项活动,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学习剪纸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今天,学校邀请到了市级非遗项目建志剪纸传承人张建志。他给四年级的同学们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剪纸课程。同学们以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上完了这堂剪纸课。通过认真聆听传承人的精彩讲解,同学们从中学习到了剪纸的发展史以及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重要位置。最后,传承人让同学们亲自用刻刀感受了一下剪纸的基础教程,让他们知道了剪纸作品是如何制作的。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分感兴趣,最后同学们还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由于面塑颜色丰富、造型优美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今天为同学们教授面塑的是德城区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予。他给同学们带来了形式各异的面塑作品,同学们被眼前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所吸引,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传承人为学生们介绍了每一个面塑人物的历史由来、形象特点以及制作技巧,同学们的小手整齐的放在课桌上,目不转睛的望着老师,生怕落下一个细节没有听到。最后,传承人把面团发到同学们的手中,让同学们亲自去感受面塑是如何由五颜六色的普通面团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的。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时期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的艺术魅力。这次我们邀请到的书法老师是有多年书法、绘画教学经验的解登尧老师。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练好硬笔书法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书法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国书法,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平时该如何正确的书写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
“金丝彩贴”采用纯手工精制,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金丝彩贴”是从传统的民间布贴画演变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布料是制作金丝彩贴的重要材料。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不断吸取现代元素,不断改进设计,完善构图,使金丝彩贴形神兼并,线条流畅,色调艳丽,意境美妙。 这次活动,邀请到了省级非遗项目金丝彩贴的传承人李爱民,现场为同学们授课。同学们十分活跃,和老师互动非常好。同学们通过聆听和观看传承人的认真讲解和精彩演示,更加喜爱这种形式典雅、古朴具有德州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
此次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激发了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热情。我们争取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德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让这项品牌活动不断为德州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