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府启明小学开展剪纸进校园活动
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走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聊城市教体局举办了“初心永铸 百年芳华——2021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启明小学积极响应,5月14日下午,特别邀请到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聊城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剪纸非遗传承人,聊城剪纸学会副主席—鲍凤华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传授剪纸技法。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剪纸的悠久历史,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剪纸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并展示了大量丰富精美的作品,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艺术在生活中运用所带来的审美情趣。
孩子们展现了极大的兴趣,听得聚精会神。
讲解完基础知识,孩子们按耐不住想要尝试的心情,跃跃欲试了。鲍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画出了喜字的制作图案,并向学们演示了制作方法。
到了同学们制作的时间了,孩子们非常认真仔细的去尝试,遇到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请教。
现场听课的老师也参与进来,剪出精美的喜字,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看!最终孩子们都用巧手剪出一张张精美的喜字,在感受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张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剪出玲珑世界。剪纸进校园,传承在校园。此次剪纸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艺术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同学们从小就对这些充满意趣的传统文化保有浓厚的兴趣,也让非遗“活”起来。(聊城东昌府区启明小学)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