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葫芦烙画”走进廊坊市第四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说: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
为了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注入新活力,4月2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葫芦烙画走进廊坊四中。
活动现场,葫芦烙画传承人赵光余老师手托葫芦,正饶有兴致地为学生们讲解栩栩如生的寿星是如何烙刻在葫芦上的。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是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葫芦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其特有画面或肖像,使烙画葫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同学们在认真聆听这门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兴致勃勃地体验了现场葫芦烙画,赵老师一边耐心地作指导一边手把手帮助同学们掌握熨刻力度,不时提醒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从开始的一窍不通,渐渐地,工具在同学们的手中活了起来。活动中,大家都跃跃欲试,十分兴奋。
对于这份不同寻常而又兴趣十足的体验,深受师生的喜爱,大家表示:希望更多的非遗文化能够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当中,让同学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廊坊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成为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学生保护非遗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让“非遗”薪火相传。与此同时,让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