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东关小学举行
4月14日下午,雨过天晴,徽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东关小学顺利举行。
活动伊始,东关小学副校长杜保全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股股长剡佳介绍了省级非遗项目泥阳泥塑及传承人、陇南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冉旭泽的基本情况。县文化馆副馆长马小霞就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作了言简意赅的讲话。徽县东关小学为冉旭泽、李维新颁发了“艺术辅导员”聘书。
县文化馆副馆长马小霞在讲话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体现着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的记忆背影”。随着时代的变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成为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非遗抢救保护工作,先后有217个项目被列入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省级5个,市级21个,县级191个。为使非遗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徽县文化馆多次与城乡中小学联合开展非遗入教材、非遗进校园活动,支持徽县一中、实验小学、银杏初中将非遗内容列入校本教材《亲近自然》《美丽的银杏树》《银杏树下》。
第四批甘肃省非遗名录项目泥阳泥塑传承人冉旭泽给东关小学艺术兴趣班的同学们亲传泥阳泥塑制作技艺。在场的师生共同领略了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阳泥塑》的独特风采,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泥阳泥塑是我县工艺美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该项目历史悠久,其彩绘纹饰、祥鸟瑞兽等为主的意象造型体现了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泥阳泥塑表现形式有大塑和小塑之分。其大塑主要以庙宇宗教人物为主,其小塑以小玩具为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精髓。它以造型载体的功能和形式,通过色彩渲染等形式体现人物性格、表情、神态等,增强艺术渲染力和表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李维新给东关小学艺术兴趣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书法启蒙课,调动了同学们练习书法的热情,师生们反应热烈。活动期间,东关学区党总支书记、校长李锐看望了参与人员。
这次非遗(泥阳泥塑)进校园活动,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认同感的有益尝试,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