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带你探寻非遗壮族三声部民歌 

时间:2021-04-14 15:26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壮族三声部民歌源于马山县东部地区和上林县交界地带,群众叫做“欢哈”(汉译意为“合声”),壮族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时期。

壮族三声部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欢、结欢等调。其结构为三个声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第三声部陪衬和声,三个声部都能突出和丰富主旋律,声部间互相协调,音调柔和,风格统一。歌词一般是五字四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有严格的腰脚韵。

壮族三声部民歌主要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交往娱乐、恋爱、婚丧和娱神等过程中,其中用于婚嫁、丧葬、娱神等仪式尤为庄重,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它的发现填补了东方少数民族没有多声部民歌的空白。

史书上早有“壮人迭歌声合,含情凄婉,皆临居自撰,不能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的记载。壮族三声部民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恋爱、婚丧和乐神等过程中,内容主要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马山县文化馆获得“壮族三声部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