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毛卜喇村:村企共建展新颜 走好强村富民路 

时间:2021-04-13 13:45 发布于:党建频道编辑:A001  来源:金昌广播电视台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丨永昌县毛卜喇村:村企共建展新颜 走好强村富民路

毛卜喇村位于永昌县城西北20公里、红山窑镇政府驻地东北32公里处,御山圣容寺以西,全村现有户籍人口728户2732人,党员95名,耕地面积25487亩。“毛卜喇”在蒙古语中意为“苦涩的泉水”。2013年以前,毛卜喇村因缺水、缺地、缺交通,成为全镇最穷的一个村子,也是金昌市15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毛卜喇村党支部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奇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村党组织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让土地变资源、资源换资产、资产创效益的致富新路子。

汉明长城蜿蜒而来、逶迤而去,两山夹峙中,金灿灿的食葵、红彤彤的枸杞、紫铃铛似的土豆花和绿油油的苜蓿等各类作物,将大地装点得分外妖娆;一排排高标准民宿、现代化羊舍,各式林带和花圃相映成趣,干净整洁,俨然一幅新时代的边塞风光图。“苦泉”变甜了,曾经基础设施薄弱,增收渠道单一,经济发展落后的“帽子”,已经离毛卜喇村渐渐远去。

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以前的毛卜喇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从土里刨不出几个钱,日子过得枯焦,除了几个放羊的和老弱病残,大部分村民都到外面谋生活去了”,毛卜喇村党支部原书记赵兴政回忆道。

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选好带头人,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毛卜喇村党支部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打破传统村社干部选任方式, 从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中选配村干部,选出了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党支部带头人队伍,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大、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的问题。抢抓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机遇,市、县、镇三级帮扶工作队帮助村“两委”班子把脉会诊,理清了“夯实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破题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的措施,走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户”的促农增收新路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稳步提高。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种植

枸杞红了,农民笑了!大暑时节,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毛卜喇村4社770亩枸杞基地陆续进入鲜果采摘旺季。在一望无际的枸杞示范园里,一串串艳红熟透的枸杞压弯了枝条,一丝凉风拂过,“红浪”叠起,美不胜收。正在采摘果实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毛卜喇村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对于种植枸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5年,村党支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方式,迎来外地客商成立永昌县枸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试种枸杞。如今,合作社种植的枸杞正值挂果丰收期,每亩年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年带动当地务工人员1000多人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村民赵永香是毛卜喇村的建档立卡户,和其他大部分村民一样,她一直在合作社承包的土地上务工,一年至少能挣2万元。

毛卜喇村党支部还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依托新疆喀纳斯、金川集团等投资主体,大力发展食葵种植项目、采摘体验日光温室项目、饲草和陆地蔬菜种植项目等,着力培育和打造本地特色种植产业,实现农企“共赢”。

村企联合

延伸养殖产业链条

农村庄稼地里丰收了,农民口袋渐渐鼓起来了,村党支部开始转变思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财政资金+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将上级配套的22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按照9%比例每年分红近2万元。

村党支部依托本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和毛卜喇肉羊品牌特色,引进金川集团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5万只肉羊育肥场项目,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8个、养殖暖棚220座,全村羊存栏量达到2万只,农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2018年,村党支部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由村集体成立瑞云农牧合作社,依托金川集团公司帮扶资金引进种公羊、基础母羊1000只,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与养殖户以“投母还羔”的合作运营模式,发放基础母羊500多只,带动全村231户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及时为育肥场供应羔羊、为屠宰场供应肉羊,逐步走出了一条集养殖、管理、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产业融合

打造精品旅游产业

车辘沟,位于毛卜喇村西北部5公里处,素有“万象石林”之称。车辘沟两侧数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散聚相宜、起伏有致的石林。石林气势恢弘,构景丰富,或像爬行的熊猫、腾飞的老鹰,或像成群结队的大象相伴而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村党支部聚焦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以村委会为主体的车辘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打造集车辘沟石林景区、“万里长城·红山窑”民俗展馆、“时代印象”乡村记忆博物馆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项目运营以来,日均客流量达到200人次以上,带动本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并积极引导当地群众通过种植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小吃、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增加收入。毛卜喇村先后获得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毛卜喇村集体经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启示我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建引领是保障,配好班子,选好“领头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团结务实有担当的村“两委”班子是关键;作为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必须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借助外力,坚持走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元化联动发展的路子,才能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