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清明扫墓+“春市大集” 这样传承创新好 

时间:2021-03-31 14:09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东方网

清明扫墓+“春市大集” 这样传承创新好

丁慎毅

3月27日是上海清明祭扫首个高峰日,福寿园入园广场搭起了一排排展位,举办集合服务咨询、文化展示、扶贫农产品展销的“春市大集”活动,让清明时节来墓园祭扫的市民感受到更丰富的“清明”内涵,青浦区文旅局首次设立展位,宣传和推介青浦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这样的传承创新好。在我国流传至今的八大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可以说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重生命。

作为祭祀的节俗,在以土葬为主的时代,礼敬祖先有一套繁琐的程序,固然是尊重了传承,但也增加了负担。经过移风易俗,礼敬祖先更突出了慎终追远。不论是亲临墓地的一束鲜花,还是遥望墓地的“云”祭扫,形式简单了,情感没变。甚至各地都提前进行清明气象预报、路况预报,包括花粉过敏预报,交警为清明祭扫调节车流,相关部门做好健康码、预约码、测温服务,更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清明节里的家国情怀中,如果说对家的情怀,“孝”文化里更多嵌入了对生命的尊重,那么,对国家的情怀,具体表现就是祭奠英烈,嵌入了对英烈付出生命的感恩。由于很多城市的公墓和烈士陵园都相隔不远,很多市民祭扫完亲人后,往往还会去烈士陵园做一番缅怀。

追忆过去,是为了今天和未来更好地生活。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祭祀是怀旧悼亡,踏青则是求新护生,可谓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践行着生命传递的意义。上海在祭祀与踏青之间,巧妙地把非遗展示、青浦传统美食,以及扶贫产品嵌入其中,不仅方便了市民,更是让市民因此体验传承的意义和生命的责任,扩大了清明的人文内涵。像非遗传承人的茭白叶编结,一缠一绕间,就变成一个有着吉祥蕴意的挂件,市民们看到的是祖国文化的骄傲。而来自云南省的咖啡、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又让市民们认识到扶贫也是对生命的热爱。

总之,传统与现代并没有天然阻隔,二者可以互通互联,关键是要养护我们心中最珍贵的东西并发扬光大。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