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雅秋: 盘活文物,要给文艺创作设专门经费、权威奖项 

时间:2021-03-10 08:50 发布于:人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大河报

“要针对盘活沉睡文物资源方面的文艺创作设置专项经费、专门队伍、权威奖项,引导各级媒体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博物院(馆)推出更多文创产品,形成常态化借给,让古文物焕发新生机。”

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引发海内外网友热捧,也吸引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宁雅秋深入调研思考“如何盘活文物资源,坚定文化自信”的话题。3月9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连线宁雅秋。她告诉记者今年提交了多份建议,其中就包含《关于创新传承载体盘活沉睡文物资源的建议》。

在调研中,她发现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院(馆)超过5100家,不可移动文物七十多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1亿件(套),“这些都是沉睡的文物瑰宝!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递华夏文明声音,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宁雅秋告诉记者。

融媒时代,观众审美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海量信息、碎片化传播,流量明星、时尚鲜肉霸屏的现状,主流媒体如何在视野、格局上有效引领?她认为,媒体表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创作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让受众得到文化自信的价值鼓舞和中国精神的价值感召。

其次要创新传承载体。媒体在节目设置和表现手法上通过加持多元、新鲜、时尚的表现形式,进行时空跨界、现实跨界,年轻化表达、网络化传播、多平台分发,实现传播覆盖的最大化。要让技术有思想,视觉有灵魂,找准风气方向、人心所向、审美取向,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够在历史文化中嗨起来。

如何建立让“古文物”焕发“新生机”的长效机制?宁雅秋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抓住各级媒体宣传运营中的供需矛盾,深化供给侧改革,改理念、提士气。要针对盘活沉睡文物资源方面的文艺创作设置专项经费、专门队伍、权威奖项,引导各级媒体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博物院(馆)推出更多文创产品,形成常态化借给,让沉睡的文物瑰宝焕发新的生机,重现应有的价值。(记者 杨书贞)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