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展演引客来
“太精彩了!”3月7日15时,恩施土家女儿城毕兹卡大街,一场非遗专场演出正在上演。演出由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传承展演基地举办,集合众多传统艺术形式,有大型剧目、小戏精品、特色剧种等,轮番为游客送上艺术的盛宴。
开幕演出 利川灯歌
利川灯歌,又名灯调,是鄂西南土家族灯歌的代表,是当地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时,沿街沿村,划地为台,以彩龙船、车车灯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民间歌唱,始于清初,距今约有300年历史。利川传统灯歌民间仅存50余首,尚在传唱的不足10首。《龙船调》,又名《种瓜调》,是其中代表作,于2009年入选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非遗歌曲很独特,很悦耳。”武汉游客何国红说,“希望女儿城的非遗演出越办越好,下一次我想带家人一起来欣赏。”
中场表演 恩施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我国386种地方戏剧之一,起源于商周,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经过发展和变迁,恩施傩戏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次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基地传承人表演的傩戏,主题为祈福、还愿、驱邪、避祸等古老的祭祀典礼。
“我是第一次现场观看非遗演出,很新奇,很好看。”游客刘国明说。
末场表演 巴东堂戏
巴东堂戏,又称踩堂戏、稿荐戏,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同南剧、灯戏、傩戏、柳子戏并称为恩施州地方戏剧的“5朵金花”,是我国386种地方戏剧之一,因平时多在堂屋内表演,故又称堂戏。
谭文署是巴东堂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堂戏,一直刻苦钻研堂戏技巧,技艺精湛。他2016年开始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演出,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我要继续把歌传下去,传给小孩们,下一代才有歌唱。”54岁的谭文署说。
“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表演将会全年常态化,每天的表演时间为11:00—11:40、15:00—18:00、19:00—20:00,地点在吊脚楼大舞台或毕兹卡大街,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恩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愿意尽力培养一批真正热爱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发扬。” 恩施土家女儿城副总经理李毅说。(全媒体见习记者刘磊 记者冉运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