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掖平:对于网络小说的监管不能一封了之
李掖平:对于网络小说的监管不能一封了之
“网络小说的特点就是作者面壁构思,神思飞扬,所以网络小说的题材特别丰富,玄幻灵异的,罪案悬疑的,盗墓穿越的。”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今年带来的提案关注的网络小说的创作。
李掖平说,网络小说主题芜杂,网络作家写作时,连篇累牍,故事越来越匪夷所思,“同时,网络小说的语言大多是是脱离规范的,口语甚至口水特征特别明显。网络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很多作品出现了宣扬不正确价值观的倾向。”
李掖平认为,对网络小说的监管势在必行,但是一封了之不是办法。“我建议加强管理,责成各大网站,派专人专员,负责审核网络小说的思想立意。”
李掖平建议,不管写什么题材,都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就是面向历史有反思,面对现实有包容、悲悯的情怀,面对未来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美好设计和想象力的表达。“当网络文学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勾连着民族命运、国家未来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时,现实主义精神就会通过玄幻、穿越、探险等题材,在网络文学中呈现出鲜活的魅力。”
“现在人们都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民俗变得越来越少,您怎么看?”对于年味这个问题,李掖平也有自己的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少民俗跟不上社会发展是必然现象,不必过于悲哀,我们应该找到更好的传承办法。”
“我们现在一提民俗,大家最先浮上脑海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那不过是些表现载体。”李掖平说,用现代的、时尚的载体去展现、去激活民俗的文化内核才是传承的关键。基于此,李掖平建议艺术学院应该增设民俗文化创意专业,让民俗元素和民俗艺术能得到大众化的、市场化的传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张泰来)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