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克:建议推动百幅书法、国画作品进课本
孔维克:建议推动百幅书法、国画作品进课本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十分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国画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一共准备了17个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议将“百幅书法”“百幅国画”纳入中小学美育教材。他说,这些作品可以分批次进入教材,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们艺术鉴赏力。
孔维克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代表,经过书法家的创作,文字变成了艺术,这在世界上也是独具中国特点的艺术。同时,文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信息稳定,信息量,既是古老的也是先进的。书法作品是艺术化了的文字,书法作品进入教材,有利于学生从文字和艺术的角度进入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孔维克认为,书法和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有它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具有很高的美育、德育价值。比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我们看了以后,就从他写的文字,到最后亲情的故事到现在还能打动人心。书法作品中的《兰亭集序》,不但可以欣赏书圣的书法艺术,而且文字本身也很优美。
对于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孔维克认为,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作品表现内容上要融入时代,反映时代。传统的文化到了今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如何在继承弘扬当中转换我们的艺术语言,变成现在的方式。
“有的艺术家有自己的个性的语言,你的画和其他人的画不一样,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让观众记得住。大家都理解的唱歌,这个歌唱家和那个歌唱家的区别就是有不同的嗓音,这样才是艺术,才能在艺坛上立的住,这就是如何创作不同的艺术。”孔维克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张泰来)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