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仓景区拿出诚意 让“老游客”流连忘返
白鹿原的脸面,不该损于一碗宽面
钱江晚报 陈江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吴亦凡的歌曲《大碗宽面》是传唱两年不衰的打榜金曲。试想一下,在白鹿原吃上一回大碗宽面,会是怎样一种美妙感觉?万万没想到,这碗宽面竟然吃成了“翻车”事故。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27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在白鹿原白鹿仓景区点了一份大碗宽面,“15块钱4根,刚好盖住碗底。看这碗美得很,哎呀,里头没货,这也太坑人了吧!”视频发出后,引起网友热议。
3月1日,针对该事件,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和处理公告,称涉事商户确实存在“大碗面分量不足”违规经营行为,已责成涉事商户停业整顿,调查结束后还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不少人听过这样的顺口溜:“面条像裤带,碗盆难分开……”提起陕西八大怪之一的大碗宽面,很多人就会想起上述两句。大碗、实惠、豪爽,向来是陕西大碗宽面阐释的待客之道。这种面条,展现关中粮面丰盛、民风淳朴厚道,据说一碗吃够,可撑数天,所以在灾荒年代,许多逃难的百姓靠它续命。可以说,大碗宽面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符号,是外地人对陕西地域文化的认知之一。
15块钱,只有4根!遇到这事,对陕西饮食文化怀有憧憬的游客自然会失望,继而不满。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因为“一碗宽面”引发众议并上了热搜。这不仅仅是一碗宽面的事,背后是绕不过去的老话题:景区物价。
景区物价高,收费不合理,向来是游客投诉的焦点。一瓶矿泉水5块钱、一根玉米8块钱,一根香肠15元……从当年的山东青岛大虾到东北雪乡的烤肠,景区商家“宰”起人来没商量。以至于一些游客吐槽:看一眼景区食物和商品的价格,都会后悔身上的脚为什么总是跑得比脑子快。
去景区玩,本来就是图个开心。与以前相比,现在游客的经济状况更好,心态更为开放包容。有些景区地处偏远,海拔高、交通不便,运送物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商家运营成本高,食物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游客哪怕不敢消费,但只要商家明码标价,大多数人会予以理解。
明码标价,并不意味着景区商家就有了“宰客”的理由。像白鹿原景区这种15元4根面,明摆着就是短斤缺两的歁诈行为,不可姑息纵容。因此,这一碗面的事故,不应止于景区的道歉表态,而该拿出更为细致的整治措施,让无良商家不敢再造次。如果让大碗宽面这类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饮食在景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么,陕西旅游的金名片会绽放更大的魅力。
白鹿仓景区用诚意转化风波,不让“恶名”拖美景后腿
红网 刘予赛
景区“宰客”新闻屡见不鲜。2月27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则爆料视频,称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的大碗面15元只有4根面条,并直言“里头没货,太坑人了”。“15元4根”的描述配上“大碗装少面”的对比图,很快引发网友热议。3月1日上午,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公开发布相关致歉和处理的公告,并责成涉事商户停业整顿。
面对公众对景区存在宰客问题的质疑,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的及时、切实处理给了游客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显示了满满的诚意。关注到爆料视频的内容后,景区立即成立调查组前往现场调查取证,随即抽查了每根面的重量,计算出大碗面的实际分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导致游客感到“被坑”的成因,最后,除了致歉游客,还给商户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
景区重视游客反映的问题,切实地去调查、整改,极力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用满满的诚意和落到实处的行动,将一场舆论风波转化为了景区的一次有力的正向宣传。
不同于白鹿仓景区重视游客诉求、珍视景区口碑,很多景区在处理游客投诉、甚至面对舆论风波时既没诚意,更没效果,让自己的口碑一落再落。由于天价旅游消费,某景区曾一度是“宰客”的代名词,口碑一落千丈,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对此,景区“被迫”做出整改,虽然“努力实现”了“明码标价”,但游客们似乎并不买账,吃住行等方面的价格依然比其他景区高出很多,没有让公众感受到诚意,再次败了一波好感。
实际上,多数游客理解景区特殊的市场环境,能够接受景区的适度溢价。适度的价格是“双赢”;一味地“痛宰”游客,景区看似是赚得盆满瓢满,“宰”掉的却是人心、是口碑、更是助力其持续发展的客源动力。
美景可以引来游客,好的口碑、好的旅游体验才能真正留住游客——让“老游客”流连忘返,成为“回头客”,让“新游客”慕名而来,让正向效益带动景区实现客源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