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遗存华丽转身,深深嵌入城市转型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拥有丰富多样的工业遗存。步履不停的城市化进程中,纺织厂、发电厂、机械厂、玻璃厂、米仓、粮仓、煤码头、航空储油罐、飞机跑道等越来越多的工业空间功成身退,竞相拥有了闪亮的新名字:M50艺术园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八万吨筒仓、艺仓美术馆、1908粮仓、静安·新业坊、半岛1919、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长阳创谷……
“这些工业遗存的转型,一方面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独具魅力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也深深嵌入上海城市转型发展之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金江波告诉记者。这种转型从重艺术、文创,到以艺科、产城融合推动区域转型,其中徐汇滨江和吴淞创新城给出了两个引人瞩目的样本。
冬日,徐汇滨江人气不减。蓝天白云下,五个硕大白色油罐掩映在一大片柔软的芦苇荡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美成壁纸。它们曾是废弃的航空储油罐,在建筑师、设计师的巧妙改造下,变身油罐艺术公园,成为一道集展览空间、广场、花园、绿地、书店、教育中心等于一体的都市景观。去年夏天,路易威登男装秀首次离开法国巴黎,在上海进行全球新品首发,就选址于此。
油罐艺术公园只是徐汇滨江功能转型、集约式开发的一个缩影。这段岸线曾是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契机之下被“高级订制”:码头、厂房变身一个个艺术空间,塔吊、机场跑道点睛开放式公园,成为水系与绿地的有机穿插……空间活力与艺术魅力得到充分激发之后,“上海西岸”成为徐汇滨江的新名片,正在比肩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等全球城市卓越水岸、文化艺术热力地带——去年全球艺术市场因疫情而停摆的非常时期,这里就曾逆势迎来“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牵引全世界的目光。
蕰藻浜、泗塘河交汇的宝山吴淞工业区,一座迷人的“金色露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新近破茧而出,由曾经铁水奔腾的2500立方米金色炉台变身而来。步入大厅,只见高逾百米、伟岸硬朗的高炉本体嵌入建筑,与简洁明快的现代设计风格浑然一体,历史与未来仿佛在这里交汇。
26平方公里的吴淞工业区,可谓申城规模惊人的工业遗存集聚地,眼下正带着丰厚的钢铁印迹再出发,迈向承载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吴淞创新城。包括会博中心在内的宝武上海不锈高炉区域修缮改造工程,奏出“北转型”这首“城市变奏曲”的首个篇章。其中,又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院区的即将入驻,给予人们最多的遐想。在业内看来,尽管美院在整个吴淞地块所占面积的比例微不足道,却将成为引爆区域文化、艺术、创意氛围的“燃点”。它所带来的“朋友圈”包括全世界的艺术家,也包括艺术中介、艺术旅游、艺术地产、展览展会等生态链。未来的吴淞创新城将是一个综合城区,文化、艺术、创意的注入让这方空间更显温暖,更富人文色彩与品质,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节选自文汇报 )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