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汉服的绍兴姑娘把汉服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记者 李颖 文/摄
又到春天,街头穿汉服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汉服产业也急速膨胀,不少汉服爱好者抓住了这个商机,小言(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85后的“宝妈”,她曾经在汉服这个爱好上撒下重金。从去年开始,她兼职开了一间汉服工作室,这个爱好虽然还不能养活她,但也让她赚了不少零花钱。
因为喜欢汉服
决定放手一搏
在小言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间面积八九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挂满了各式汉服,房间布置了古风的背景图。“这里面有一半汉服是我以前买的,剩下一半才是我工作室的样衣。”小言告诉记者,刚“入坑”那几年,自己为这爱好可没少花钱,“每年都会添置新的汉服,去参加线下的活动,一年少则几千元,多的时候上万元。”
小言知道不少汉服圈的“大大”也是靠做汉服生意营生的,但她以前没怎么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曾经一起混圈的小伙伴告诉她,自己开的汉服工作室生意不错,甚至还靠这个付了房子的首付,小言才有点心动了。
“我把想法告诉了我妈妈,她说会全力支持我。”原来,小言的妈妈在服装厂工作,会设计、会制作成衣,而小言从小在妈妈身边长大,对服饰的基本常识也略知一二。“正因为从小和做衣服打交道,我才有了底气。”小言说道。
此前,小言在越城区一家公司上班,是个普通办公室文员,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固定收入,平时攒不下太多的钱,但她却把全部积蓄都拿了出来,决定放手一搏,“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半途而废。”
一边跑布料市场
一边改设计稿
“2019年夏天打算兼职开汉服工作室,但真正开始经营是在去年4月份,中间这段时间都是在做准备工作。”小言告诉记者,首要工作就是到柯桥各个布料市场转悠。
虽然对汉服熟悉,但对布料完全是新手,小言一开始绕了不少弯路。“这期间我去熟悉布料,包括价格、怎么批发、有哪些行规,去了至少十几趟,才慢慢了解。”小言说,幸好柯桥是全国最大的面料批发基地,这也算是给她创业创造了地利条件。
等摸清了面料的基本门道,小言开始着手设计。“以前只是单纯的喜欢,对汉服的制作只能算一知半解,真的要自己设计十分吃力。”对于汉服,小言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她喜欢传统的形制,不喜欢添加花里胡哨的装饰,因此她希望自己卖的成衣能还原最传统的汉服款式。
于是,小言先去各种旧书网站淘书,买回来一大堆古籍,下班回家后慢慢啃。“凭着强烈的兴趣,平时一看书就犯困的我竟然全看下来了,还认真做了笔记。”小言觉得汉服知识积累得差不多了,才开始着手设计。
设计的过程倒不曲折,大概花了一个星期。“在和妈妈反复修改后,第一轮设计稿出炉。然而成衣出来后衣襟不太好看,我只好重新打样。”在小言心中,工作室的第一件作品必须力求完美。
幸好,处女作上架后,销量还不错。“大概卖了十几件。暂时不能和那些月销成千上万件的店铺比,我是小本买卖。”小言说,见势头不错,她马上“加班加点”又设计了几款汉服,吸引了不少顾客。
等到夏天过去后,小言仔细盘算了一下,竟然赚了不少。她马上用第一桶金给自己配置了一套摄影设备,她说:“既是奖励也是对工作室的投入,毕竟照片拍得好看,买的人才多。”
不是科班出身
最想要充电学习
前几天春节放假,除了必要的走亲访友,剩下的时间小言都把自己关在小工作间里。“开春后,线下活动马上就会多起来,在此之前多上架几件新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小言坦言,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的服装设计出身,“老本”快吃完了,最近构思基本枯竭。而且网上汉服店五花八门,如果没有好的设计,自己的工作室今后根本无法立足。
面对这个瓶颈,小言当机立断,决定给自己充充电,“打算给自己报个班,向小伙伴请教,多看看书,笨鸟先飞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此外,小言也告诉记者,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其他小问题也不少,比如客源少,不能批量进布料,成本就减不下来;自己不是全职,有时候接不了一些时间要求紧的订单等,“当然,这些都不会影响我继续创业。我没多大野心,赚个零花钱的信心还是有的。”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