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运河非遗 少林螳螂拳 

时间:2021-02-23 10:53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少林螳螂拳也称少林十八罗汉短拳,猛具彪力,柔中寓刚;招来式挡,招出难防;随机应变。少林螳螂拳风格,潇洒大方,结构严谨;快慢有理,猛柔具章;快如闪电,慢中存招变化莫测。螳螂拳法技击性强,步法较小,进步、退步,拗步,步步埋伏,下盘稳固而步法变换快。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沧州武术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 余种,有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沧州武术,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少林螳螂拳,也称少林罗汉短打螳螂拳、通臂螳螂拳、九字螳螂拳。少林螳螂拳,内容丰富,技击性强,其套路结构严谨,短小精悍,古朴无华,长短兼施。勾、采、搂、叠、粘、拿、贴、靠。擒纵有度,趋避有法。步用连环、腿用买根、扑蝉、撩阴、肘击、肩撞、胯打、头、膝顶、贴身近打、少跳跃,不封不架,借势而用,随手而出,千变万化。

少林螳螂拳的前七趟中,最要诀法为:崩、漏、贴、捆、扣;后九螳中要诀为勾、挂、折、掳。其套路有前七趟、后九趟(俗称前七后九),螳螂打六趟,翻车打四趟。破骨打八趟,九转十八跌等。各种练功方法皆有歌诀述之。如劲力歌、操练拳歌、软硬虚实歌、行功歌、手脚歌、撞送沙袋歌、气力歌、螳螂手法总论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少林螳螂拳,授法于徒,要求严谨,理象并重,使可练者,既知其形,又明其理。该拳手法非常突出,在重视桩功训练的基础上,尤为重视操拳练砂,手功必强。因此,本流派成名者多铁掌、铁裆。

少林螳螂拳,自王郎祖师首创螳螂拳后,经福居传至北京白云观道长闫万修,闫万修承其衣钵传至恩善耆,后有沧县城东大白头村(也称大白兔村)杨俊谱。他跪拜恩善耆为师,得全部螳螂拳技艺,并创立福顺镖局课徒授业。杨俊谱传人扬名者甚多,众多弟子当中以其子杨进元、以及杨德清、杨德符、杨德玉,军马站村戴氏兄弟戴荫田、戴莘田,孙芝谱等尤为出众。戴荫田传其子名第、名篪,戴莘田传其子戴竹轩承其艺业,名震武坛。孙之谱传其子孙文渤;著名武术家孙文渤投戎军旅,先后在张学良、于学忠部传授螳螂拳、青萍剑、罗氏断门枪之三大技艺并在河北沧州,天津、大连、沈阳等地及东北军中广收门徒传授武艺,其著名弟子有沧县孟昭惠、孙之山、天津张宝山、孟祥云、孙忠义、沈阳王庆斋、大连王秀华、刘玉芳、田炳江等。另外,少林螳螂拳经杨俊谱之子杨进元以及杨德清、杨德符、杨德玉等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掌握了少林螳螂拳这一古老技艺。杨德符在奉天(今沈阳)开设福顺镖局,人称“关东大侠”。杨德符之徒,杨积善绰号“杨八楞”,其螳螂拳、铁砂掌、闯王刀声震乡里。杨春霖武功超群,被袁世凯部下聘为武术教师。杨氏后代也为少林螳螂拳的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自杨俊谱算起,少林螳螂拳已传八代之多。现沧州传承人有:何洪坡、杨正岐、王金荣、孙之和、戴志军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