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民间鼓乐与朝阳慢轮制瓦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时间:2020-12-17 21:12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朝阳县政府办

日前,在辽宁省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县申报的朝阳民间鼓乐、朝阳慢轮制瓦成功入选。

据悉,本次公布的八大类46个项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相关规定,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最终由省政府批准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予以公布。截至目前,我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5项,市级17项,县级37项。

朝阳民间鼓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覆盖全县,辐射周边地区。在我县活跃着有影响的鼓乐班20多个,比较有影响的是以王绍勤为首的王家鼓乐班。无论逢年过节、迎神庙会、婚丧嫁娶、各种喜庆、祭祀、迎送等,都有民间鼓乐参与,是体现在礼仪中的习俗文化。

朝阳慢轮制瓦(也称手工制瓦)历史悠久,慢轮—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发明的最重要的一个制瓦工具,也是传统手工制瓦的重要工具,木质的底座,套上石材做的轮盘,制瓦时,将泥料放置于慢轮上,借其转动的力量,用捻拉的方式使之成型。现在的慢轮在底座和轮盘之间增加了一个滑轮,减少了底座与轮盘之间的磨损,保障拉坯过程中轮盘平稳转动。木头城子镇西营子村尹家瓦窑,至今沿用传统制瓦手法,代表性传承人尹国胜从小就跟老一辈学习慢轮制瓦和古建筑上五脊六兽等构件的制作。他说做瓦看似简单,不经过千坯万瓦的磨炼出不了徒。手工泥瓦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前前后后需要二十几道工序。成品器壁厚薄均匀,形状美观。透气性好,使用寿命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胡桂杰 记者 宝淑敏)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