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党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路
近两年,彭阳县委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推动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致富的“双促双赢”格局,群众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2007年,张维虎当选红河镇韩堡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200多元。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争取项目,硬化村里主干道,并建议镇上在山坡地建设日光温室,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如今,韩堡村常住农户家家有了致富大棚,人均收入近万元。
张维虎在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解决群众难题各方面都成为表率,连任四届村支书,还被评为彭阳县实施“基础性”“产业链”“彭字头”人才培养工程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年2月初,张维虎荣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彭阳县委开展“双带四培养”活动,推出了张维虎、杨生科等100名“二合一”带头人,对218名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使“先进更先进、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用。
让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的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脱贫攻坚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去。今年以来,彭阳县选派4名干部参加区直部门,福建、湖南等“外挂”提升,选派314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下挂”历练,选派29名优秀干部到纪检巡察、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岗位“特挂”培养,筛选6名乡镇干部、选调生到县直部门“上挂”锻炼,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严管厚爱、选贤任能、选准用顺的用人机制让全县乡村大地呈现出无尽的活力。古城镇挂马沟村和挂马沟生态区山水相连,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如今,挂马沟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村”。过去的挂马沟村是出名的贫困村,山变绿了但人没有变富。近几年,古城镇党委以党建为抓手,结合该村实际,调整、充实了村两委班子和“两个带头人”队伍。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换脑子、找路子,让“两个带头人”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盘活了挂马沟村脱贫攻坚一盘棋,“两个带头人”的“雁阵效应”开始显现。目前,牛存栏量有2040多头,50头以上规模2家,户均占有牛数3头以上,新建标准牛棚380栋,青贮池80座,养羊4800只、鸡8000多只,一个新的挂马沟生态村已出现在人们眼前。
脱贫战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草庙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相似的张街、新洼、赵洼等村,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思路,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以S202沿线为主线,以新洼村为中心,成立联合党总支,组织跨村领、能人跨村带、产业跨村育、资源跨村用、设施跨村建,集体议事破封闭,统筹发展谋融合,变“单打独斗”为“互联互促”,走出了抓基层党建促脱贫富民的新路子。
彭阳县结合“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成立联合党组织12个。通过上级补、部门帮、乡村筹等途径,整合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新建扩建维修村级阵地126个,对全县15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依托党员E家、乡村党校、“6+X”主题党日活动等平台和载体,大力开展“百名支书、千名干部、万名党员”大培训,推动基层党建的传统优势与学习教育、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仅今年已先后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3场、巡回宣讲30场次、培训班7场次,培训党员干部一万余名。
如今,彭阳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奔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撸起袖子加油干,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彭阳大地上,稳步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褚彩虹 李学虎 王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