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融合传统与时尚,塑造记忆与传承
一副老花镜,无数根又长又细的篾条,几把竹签刀,一条条薄如纸片的竹条在指尖来回挑拨穿梭,一幅精美绝伦的竹编画逐渐成型。近日,在象山县黄避岙乡鸭屿村张心荣竹编画工作坊,竹编大师张心荣正在创作一幅长约18米 、宽约1米的大型竹编画《西沪乐海图》,该作品反映的是象山渔民在海涂水岸作业抓捕小海鲜的场景。
《古河风韵》
张心荣,著名竹编艺术工匠大师,象山黄避岙乡人。1972年15岁的他开始拜师学艺,从事竹编技艺至今。2015年被评为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张心荣从事竹编几十年来有上百件平面竹编画问世,《古河风韵》《隐形观音》《兰亭序》《包罗万象》等多件作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金、银、铜奖,多幅作品被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两次获得亚太地区国际竹滕组织竹藤工艺精品收藏。多件作品参加义卖支持慈善事业,竹编《微信二维码》获得国家专利……
在黄避岙乡鸭屿村张心荣竹编画工作坊,有山海风光,又有连绵的竹山。每天,张心荣都会在自己的世界里醉心于竹编艺术的创作。室内展架上摆放的竹编作品,除了传统的竹篮、食盒、畚斗、箩筐等日用品家具外,还有手提袋、挎包等时尚用品,更有竹编书法、人物、山水、花鸟等书画作品。每一件竹编作品,张心荣都把它做到了极致,生动传神,惟妙惟肖。
“在传统篾作手艺基础上,需借鉴诗画作品的意境和情韵,并根据竹篾线条的特征和造型,进行改革实践和创新,使传统的竹编与诗书画合璧,这样才能创造更具欣赏价值的竹编艺术产品。”张心荣在编织工艺上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双色单一品种,利用毛竹篾青与篾白的色差,运用经纬交叉的编织工艺,借助光线折射原理,在清纯白净的画面上通过视觉的转换,形成忽隐忽现,精美绝伦的视觉效果。
张心荣在浙江万里学院授课
“除了传承,还是传承,这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张心荣醉心竹编艺术的同时,心中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2009年,他创办了象山心荣竹艺坊,传承竹编技艺;2013年10月,受聘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手工艺活态馆展示传统竹编技艺;2016年10月成立象山竹编非遗传习所,带徒授教弘扬竹编技艺。目前,张心荣受聘于浙江万里学院,兼职传授竹编技艺。几年来,受上海、杭州、湖南长沙、宁波等多所高等学府邀请竹编技艺授课,并带徒学艺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四人、残疾人多名,编著出版了《张心荣竹编技艺》一书,为传承竹编技艺作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