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优胜路小学开展校内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0-11-05 22:01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1月5日,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为主题的校内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如何“生根发芽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面塑文化的历史早已源远流长,一个个面人栩栩如生的摆在面前,孩子们切身体验感受面塑的魅力,这个过程既能满足孩子好动、好奇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古老面塑工艺的厚朴!还有那精美的剪纸、糖画、编结、纸雕更是美妙绝伦,独具一格,精美的图案都是在那些能工巧匠的手中自然生成的,我们不禁惊叹于他们的智慧,更佩服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唤醒沉睡的种子:莘莘学子加入非遗传承队伍

在操场上,同学们驻足于多个非遗文化展台前,时而静静观赏,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动手实践。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一边惊叹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一边被非遗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非遗’二字并不能带来人们发自内心的惊艳和叹服,但当这些摸得着、看得见的非遗项目进入学生们的生活时,它们便能真正活起来。一旦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少年人群中生根成长,一定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李清老师如是说。

培植成长的土壤:菁菁校园成为非遗传承地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保护形式,学校也将非遗项目纳入校本课程等,并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通过非遗进校园,孩子们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了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孩子们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

优胜路小学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让它薪火相传、延绵不绝,让文化自信真正融入优胜学子的血脉。(金水区优胜路小学 袁佩瑾 高梦依)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