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塘吹打乐
南塘吹打乐是粤东陆丰市南塘镇郑宣家族自清末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音乐,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广泛流传于海丰、陆丰、惠来、惠东、普宁沿海一带,不仅在民间的红白事中吹奏,还能客串正字戏舞台演出的演奏,有着广泛的群众性。
以民国初年即创办并延续至今的南塘庆兴班为代表的吹打乐,为器乐合奏形式。
它以大小唢呐“吹歌”为主,再辅以锣、鼓、钹等打击乐组成,有“吹打”、“吹歌”、“鼓吹打”、“鼓乐”等不同种类。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剧情,吹打不同曲种,如佛曲、道曲、正字戏曲,以及为特定场合演奏的【坐高台】、【行兵】、【会阵交锋】等曲牌联奏,还有特定剧目的套曲和民间较流行的曲牌、小调等。
既可单吹或单人双吹和多人合吹,又能倒吊在绳上吹或同时做杂技表演时双吹等,曲调淳朴、宏亮、豪放,有鲜明的南派特色。
代表性传承人郑宣尤擅长头、臂顶着瓷碗双吹唢呐技艺,在2006年第七届中国民间文化节上,被誉为“全国吹歌大王”。
南塘吹打乐吹奏的“吹”与西洋乐不同,换气主要通过嘴呼出,由鼻孔呐入来进行循环,可以达到一气呵成的境界;还可用手指控制发音孔进行上四下三的方法和滑指,或灵活自如地在乐曲中插指加花,形成不同的变奏音效,经过代代相传,在吹打、吹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南塘吹打乐与当地民间习俗、地方戏曲音乐及宗教音乐关系密切,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粤东沿海地区的流传和衍变有着重要价值。目前南塘吹打乐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