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涟水县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专场汇报演出举行
涟水县融媒体记者 潘 曼
琴声鼓韵,弹拉说唱。10月31日,2020涟水县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专场汇报演出在县大剧院举行。我县曲艺工作者齐聚一堂,为全场观众送上了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和视听盛宴。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杨发航,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市文联主席张益民,县领导时勇、姜杰、周宏昌、马荣等和近千名观众现场观看演出。21.6万网友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涟’天下”APP及“醉美五岛湖”微信公众号直播间观看了汇报演出。
一把琴、一副板,一个鼓、一张嘴,就能演绎精彩,让满堂生辉。节目以戏载道、以剧传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贴近百姓生活,体现涟水特色,集中展示了涟水曲艺的丰硕成果。
演出在渔鼓说唱《中华曲艺我传承》中拉开帷幕,县少儿说唱艺术团的孩子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曲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美好景象;群口相声《我是美食家》向大家介绍了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县文化馆传承中心带来的坠子表演《才女选婿》利用传统的表演形式,讲述了才女刘桂香说服父母不收彩礼挑选好儿郎、移风易俗谱新篇的好故事;快板书《张护士出征》讲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战“疫”中,白衣天使逆行出征,千里驰援,用无私抒写大爱、用生命护佑生命的动人故事;淮海琴书《米芾拒宝石》讲述了曾在涟水为官的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米芾拒收贿赂的清廉故事;生死之间,毅然作出高尚的选择,又在救人之后“功成身退”,涟水琴韵曲艺社带来的情景故事《接力大营救》讲述了我县7名英雄跳水救人的感人事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大爱的“小城”;“桑皮做纸文官用、桑木枪柄武官拿,民无桑树难致富、国无桑树国库垮”,淮海锣鼓经典曲目《包公夸桑》让人们感受到了曲艺的传统魅力;相声《男女论》则告诉人们,创建曲艺之乡是大家的事,不分男女老少,要一齐发力;县非遗保护中心创作的琴书新唱《圆梦》在传统演唱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讲述了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的故事……
台上,说演弹唱话曲艺;台下,掌声不断好评涌。节目展示了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的最新创作成果,体现了新时代曲艺工作者为百姓说唱的真挚情怀和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笑声连连。
我县曲艺底蕴深厚,现有相声、碟书、麒麟唱、淮曲小品等20余种地方曲种,拥有传统曲目390余部、现代曲目100余部,淮海琴书、淮海锣鼓在涟水流传近200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为统揽,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足基层、多元投入”的机制,建成了文化馆、非遗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所,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阵地建设、传承保护等事项,淮安市曲艺家协会创作基地、曲艺传承基地、名家工作室等场所阵地覆盖城乡;实施名家名作培育计划和文艺原创扶持计划,打造“曲艺戏曲大赛”“曲艺周周见”“曲艺村村行”等十大惠民活动品牌,每年走进村居、校园、企业演出1500场次以上,并成功举办“江苏省首届优秀相声作品展演”和“全省曲艺专场文艺演出”;全力扶持曲艺团队发展壮大,编排16大类303项非遗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全县120支曲艺团队的发展,相继培养省市县曲协会员300余名。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