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公布第八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近日,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乳源“传统打铁工艺”等七个项目上榜,此次上榜项目之多,创乳源历史之最。
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是广东省重要的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这片山明水秀的土地上,不仅世代生活着勤劳淳朴、热情善良的瑶汉族同胞,更孕育了丰富深厚的瑶族、客家民俗文化,留下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乳源高度重视以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于2019年成立了拥有独立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保护行动,并大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9年11月,《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实行。县文广旅体局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2020年初启动了非遗项目线索普查、非遗抢救性记录、非遗进校园、非遗课题研究、非遗作品创作、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推广等一系列工作。
在今年非遗线索普查工作中,经过非遗工作者数月的田野调查和整理,以及专家委员会评审、项目公示等流程,最终确定《传统打铁工艺》《大布番薯干制作技艺》《大布腐竹制作技艺》《瑶家烟熏腊肉制作技艺》《瑶山茶制作技艺》《阿公搓桥(盘龙三圣的故事)》《盘王传说》等七个项目入选第八批县级非遗名单。
截至目前,乳源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省级三项,市级六项,县级九项,共计二十一项之多,居全市前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乳源瑶汉族同胞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构成了乳源瑶乡特色的文化版图。
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在未来,我县文广旅体局将更好地担负起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之重任,着力推动非遗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谱写新篇章。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