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阳锣鼓由田间地头走上了艺术的舞台 

时间:2020-10-07 21:45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云上襄阳

原标题:保康的“薅草”号子走上艺术舞台

生活在汉江边的老人都知道,过去纤夫在拉纤时会一起喊号子,来给自己鼓劲。其实在我们荆山地区也有一种号子,叫荆山阳锣鼓,而他们敲鼓打锣是为了给劳动者鼓劲。现在,荆山阳锣鼓作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由田间地头走上了艺术的舞台。

这位边打锣边唱的中年男子名叫王乐建,保康县黄堡镇岞峪村人,旁边敲鼓的老人就是他的师傅罗福旺,这对师徒都是荆阳山锣鼓的传承人。今年72岁的罗福旺说,打他记事起,就见过村民在农田干活时,有两位老艺人跟着后面,他们一人打锣一人敲鼓,边走边唱。

后来,罗福旺才知道这就是在荆山山脉流行上百年的荆山阳锣鼓。据介绍,荆山阳锣鼓又叫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有山歌,田歌,情歌等,因为在白天唱,所以叫荆山阳锣鼓。荆山阳锣鼓一般由两位“歌师傅”领唱或对唱,一人按节奏击鼓,一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轮流对唱,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歌师傅高亢的唱腔,加上锣鼓穿插、帮衬,人声与器乐交相辉映,诙谐幽默,场面十分壮观。

罗福旺说,歌师傅唱的歌词大都是口口相传,很少有文字记录,从他十几岁开始,就跟着这些老艺人身边,老人唱他就用笔记,时间一久,这唱词就记了一大本。

村里的老艺人看到罗福旺对荆山阳锣鼓特别痴迷,就把他作为传承人,把锣鼓交给了他。从此,罗福旺成了当地有名的荆山阳锣鼓的歌师傅。后来,村里分田到户后,罗福旺唱得少了,但他却担心祖传的“打闹歌”在他手中失传。1984年,爱好文艺的王乐建找到他,说荆山阳锣鼓虽然农田用不上了,但舞台上一定会大放光彩,于是王乐建拜罗福旺为师,成了荆山阳锣鼓的又一代传人。自此,这师徒二人把荆山阳锣鼓从田间地头带到了艺术舞台。前两年,荆山阳锣鼓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县文化馆十分重视这个非遗项目,不仅把荆山阳锣鼓歌词整理出书,还给他们配上山区特有的演出服装。

王乐建说,因为参加演出, 现在他们的唱词不局限于生产劳动,而是即兴演唱。国庆节前,罗福旺和王乐建受邀来到市区,参加了北街市集,他们特殊的打扮以及即兴演唱,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汪洋)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