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纪录片用趣味性表达方式让文物走向大众 

时间:2020-06-22 14:13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文博纪录片在深挖作品主题内涵的同时,开始走向大众,尤其关注年轻受众的审美和收视习惯,把握网络环境的传播特点,注重作品的互动性,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充分把握B站的特性,让观众通过弹幕去分享和传播他们对该纪录片的理解,在B站上引发收视热潮。今年4月23日,让网友们“献出膝盖”的王津、亓昊楠师徒走入百度直播间,利用直播的形式,打破时空界限,为大家独家还原古钟表修复技艺,为大众解锁了非遗文化的别样打开方式。《国家宝藏》将综艺与文物相结合,让明星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使得诸多年轻观众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

《如果国宝会说话》一、二季精准选择渠道,重点发力微博、B站、抖音和地铁交通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和渠道,通过播出前夕一系列刷屏式活动成功圈粉。该片总制片人史岩认为:“第三季继续了前两季的风格,但又在内容和技术呈现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文物的厚重分量通过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得到表达。”“虽然每一件文物背后,都会有长长的故事,我们似乎在5分钟里很难讲足听够,但是它们的诉说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好奇心和无限的想象力,许多人会借此机会去寻找更多的史料、材料,帮助自己更完整地去解读这些文物所传达的历史文化符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