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美术馆让乱针绣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他创办的丹阳正则学校,带领他的学生杨守玉,大胆地突破传统刺绣的程式,将西洋油画的色彩原理引进中国刺绣工艺,创出一个新的绣种——“乱针绣”。乱针绣又名正则绣,其绣法自成一格,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针法活泼多样、线条自由交叠、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正则绣在传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创新。凤先生长子(正则艺专校长)吕去疾先生同其夫人陈显真女士一直是艺专的正则绣导师;吕凤子嫡孙,正则绣的第三代传人吕存先生,经过长期创作实践,重新感悟到正则绣的精神,并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正则绣作品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类。写实作品继承了一般刺绣作品细腻丰富的特点,致力于生动地表达情景,有着油画的感觉;写意的作品寥寥数针,以形写神,是高度的心手合一,饱含写意精神,是吕存独有的艺术情怀和技法,因而吕存先生在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正则绣”开创了以针线为工具的针画艺术, 2006年被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丹阳市美术馆对于这一宝贵的“非遗”,在文化传承服务上,注重艺术传承的时代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
充分运用 “传人”影响力,请吕存先生定期到美术馆作“乱针绣”技法讲座,让有志于乱针绣学习的人士深入接触;并举办吕存乱针绣作品展,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同时,发挥吕存名人效应,多层次邀请省内外绣品名家来美术馆交流切磋,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丹阳美术馆秉持正则绣“正规院校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的传承理念,通过发掘“正则绣”传人、争取艺术基金支持、开设“乱针绣”培训班等方式,多方招揽意愿人才,积极探索网传途径,为“正则绣”培养“衣钵传人”和拓宽销售路子打开了“双通道”。目前培养了以方美珑、陈赛姣、石丽君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传承人。
在三吕故居开辟场地,打造乱针绣互动式体验绣坊,让参观故居的游客体验乱针绣的制作过程,体验感受艺术创作美的享受。
美术馆以“三吕故居”的正则绣教育基地为主阵地,发挥其教育辐射功效,目前在正则小学设有“吕存正则绣传习所”,在丹凤小学设有“正则绣坊”,同时在南师大中北学院开设了大学生乱针绣社团。 让正则绣品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文创产品的构思是美术馆支部的未来计划和构思。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