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八办社会捐赠文物陈列展开展 展品背后有故事 

时间:2020-05-20 11:17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洛阳日报

5月18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社会捐赠文物陈列展开展,共展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共计60余件。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些文物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回延安的两块银元路费,铭记信仰的力量

在社会捐赠文物陈列展展柜中,有两块银元引起观众的注意。展品说明显示,这是原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李泮(pàn)溪珍藏的银元。1987年6月,李泮溪的妻子、原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老同志孙国芝将它们捐赠给洛八办。

洛八办馆长赵光付说,在形势的逼迫下,1942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工作人员撤离洛阳。撤离途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李泮溪因腿部中弹被捕。

李泮溪作为要犯被押往西安集中营。一次,他趁机摆脱了特务,躲进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痊愈后,组织决定让他回延安,并发给他两块银元作为路费。李泮溪舍不得花组织给的两块银元,带着家人风餐露宿。李泮溪去世后,孙国芝将这两块银元捐赠给洛八办。

眼下,洛八办编写了故事《李泮溪的两块银元》,对游客宣讲信仰的力量。

遗留在抗战英雄体内68年的弹片,见证洛阳保卫战

赵光付介绍,此次展出的社会捐赠文物中有一块弹片,价值重大,“这是遗留在抗战英雄耿谆体内68年的日军坦克炮弹弹片,是他参加洛阳保卫战的真实见证,是难得的历史文物”。

耿谆,河南襄城人,1914年出生。1944年,耿谆奉命防守洛阳。耿谆生前回忆,1944年5月11日早晨,日军的坦克从洛河河道由南向北开过来。战斗异常惨烈,西下池一战,70多名战士阵亡,耿谆身上7处受伤。

2005年9月,耿谆重返洛阳,走访洛阳保卫战战场旧址。在洛期间,河科大一附院曾为他拍摄X光片,在其左腿膝盖处发现了一块长1.021厘米、宽0.9厘米的金属物,判断是遗留在体内的日军坦克炮弹弹片。

2012年8月27日,耿谆与世长辞。遗体被火化后,其亲属在骨灰中发现了多块有磁性的物质,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7年前在洛阳拍摄X光片时发现的弹片。同年9月3日,耿谆亲属向洛八办捐赠了该块弹片。

望远镜、炮队镜,记录我国现代军事历史

5月18日上午,市民杨小杰作为捐赠人代表参加了开展仪式。去年11月,杨小杰将抗战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4部望远镜等个人藏品无偿捐赠给洛八办。(详见本报2019年11月18日A07版)之后,他又捐赠了对空一米测距机、炮队镜等藏品。此次展出了杨小杰的部分捐赠品。

“杨小杰先生的捐赠品,记录我国现代军事历史,丰富了洛八办的馆藏。”赵光付说,洛八办建馆至今,许多收藏者将珍藏多年的心爱之物捐赠给洛八办。洛八办布展社会捐赠文物陈列展,目的是展示社会各界捐赠的文物,让观众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洛八办社会捐赠文物陈列展位于北院东展厅,市民可免费参观。(记者 余子愚 通讯员 王丹 文/图)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