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非遗不断发挥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时间:2020-05-11 11:11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凤阳文明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为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成果。在多年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按照项目不同属性梳理形成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在加强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要不断发挥非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自疫情发生后凤阳暂停人流聚集性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展演等活动。此类项目主要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的集聚性活动和展示展演等环节。以春节为例,暂停了“春节踩街”等节庆纪念日相关活动,然而暂停不代表停止,一部分非遗项目可以通过线上网络媒体进行直播和传播,也为疫情在家的群众提供了线上的文化活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凤阳非遗人根据凤阳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属性,有针对性地发挥其作用。凤阳非遗人发挥才华和创作能力,用凤阳本地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一系列非遗抗疫主题作品,涵盖美术、曲艺、手工技艺一系列非遗抗疫作品,鼓舞了大众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另外,凤阳非遗传承人通过个人的研习、创作、教学、传承等活动,创作出一系列优质的非遗作品,这类作品大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对于非遗的传播传承以及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凤阳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还应运用更加科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与培训工作的力度;深入分析非遗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加速凤阳非遗相关理论研究的步伐;加强本地非遗培训和传承人才梯队建设,借助网络等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非遗专家学者、传承人授课、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与教育展示等工作,根据凤阳非遗的属性有针对性行的发挥其作用,创造价值。(王楠)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