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平粮台城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公布,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成功入选。这一考古重大发现,将中国造车历史前推至少500年,对推动中国城市文明、中华文明起源重大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200多年前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中国的双轮车从什么时候开始发明使用?”“夏商周以前中国的史前文明到底有多么辉煌?”淮阳平粮台遗址新一轮发掘考古再次引发学界诸多思考。
位于周口淮阳区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这座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城址。2014年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该遗址联合开展的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取得了突破性学术成果:进一步确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遗址发现的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是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在“中轴线”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车辙,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前了至少500年。
记者求证项目负责人曹艳朋:数万平方米的方城,工程量浩大的护城河,宽厚的城墙,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需要多少人、多长时间才能建成?由此推算当时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样子?曹艳朋说,这些疑问开启了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文明的融合与起源的新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认为,要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轴上和淮阳所处的地理方位两个维度,去认识平粮台城址考古项目的重大意义。从时间上讲,这一时期应是向夏朝过渡的龙山文化时期。从空间上讲,这里介于江淮与中原的过渡地带,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及海岱地区东夷文化亦有交往采借,北与濮阳所谓“帝丘”南北呼应,是交通要冲。从发掘现场看,城址有完备的排水设施,有门卫房和排房,判断这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驻地,结合史料记述,可能与颛顼部落有关系。再者,这里发现的车辙遗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提前了500年。这说明“双轮车”源自本土。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平粮台城址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大大提升淮阳在中华古文明研究中的位置,并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记者 王伟宏 刘彦章)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