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非遗DIY 宅家“劳动”有乐趣
“五一”假期,除了外出放飞自我,相信还有不少市民会选择宅在家里,这时候,大家不妨体验一番“劳动”的乐趣。近日,南海博物馆在线上开辟了“周末探索工坊”劳动最美丽主题活动,第一期推出了竹编非遗技艺体验,专业老师教大家用竹篾制作香囊包。
其实,除了竹编,南海还有很多非遗项目值得大家动手一试。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九江煎堆、吴氏金箔、南海藤编、西樵大饼等的简单制作方法,让大家在DIY中感受南海非遗的魅力。
九江煎堆
煎堆是广东的传统年俗食品,一般都是带芝麻的大圆球状。不过,九江的煎堆却是扁圆状,里面还有馅,像一块油炸过的芝麻小烧饼。色泽金黄,皮有蜂窝,入口甘香松酥,这就是好煎堆的标准。
相传九江煎堆形状的改变与九江人邹便南有关。光绪年间,邹便南每年都会帮人制作煎堆。一天,他做煎堆时不小心把馅料掉地上,担心师傅责骂,于是用脚将馅料一踩并踢进了桌底。但后来还是被师傅发现,邹便南便捡回踩扁了的煎堆馅,并急忙裹上面皮。结果炸出来后,有一个煎堆是扁的,师傅试吃后发现扁煎堆不但容易入口更是相当酥化,非常好吃。此后,当扁煎堆出现在圩场店铺后,前来购买的人比买圆煎堆的人还多。在九江煎堆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胡伯伦看来,看似简单的形状改变,实际上蕴藏了九江人对美味的极致追求。
九江煎堆制作方法
●材料:
糯米粉(生熟浆比例7:3)、芝麻、花生油、清水
馅料:爆米花、冰片糖(黄糖)、白砂糖、花生仁等
●方法:
1.面皮制法:将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清水,搓揉成面团,再将面团加入到冰片糖水中煮熟,取出冷却,将其揉搓成长条,揪成鸽子蛋大小的面团,再擀成碗碟大小的薄皮,即成面皮。
2、馅料制法:将优质糯米在铁锅内高温爆成爆米花,清除杂质和未爆开的米粒,然后按比例加入花生仁,注入以冰片糖煮成的糖浆,搅匀即成馅料,再迅速揸成圆形,放入扁圆形木印或圆浅碟里压成圆球形馅料球。
3、包馅料:在煎堆馅坯上层包上一层面皮,敲出馅料,用另一块面皮包住馅料下方。面皮上可以撒点水,然后拍上芝麻。
4、炸法:将煎堆放入170摄氏度左右的花生油锅中炸,先炸有芝麻的一面,至淡黄色时,翻转炸另一面,约炸20分钟,炸至金黄色即成。炸的时候可以用锅铲一边炸一边拍打煎堆,这样煎堆就变成扁扁的了。
西樵大饼
西樵山的大饼已有300年历史,远近驰名,其特点是松软、香甜、入口松化。因为是用西樵山清泉才能制成此饼,其他地方仿制不及此味,所以被称为西樵大饼。相传“西樵大饼”名称是由明朝史部尚书方献夫所取。
西樵大饼外形圆大,大者有两斤,小饼一两左右。因饼形如满月,有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西樵大饼制作过程
●材料:
白面粉、水
辅料:白糖、猪油、鸡蛋、碱
●过程:
1、将300克面粉放在案板上开窝,加入熟猪油、酵面,160克清水和匀后揉匀。
2、饧发30分钟至面团发酵酥松隆起呈包状后,将溶解的白糖加入面团揉匀,再饧发2小时,面团产生微酸味便好。
3、将剩余的250克面粉开窝,加鸡蛋液、碱和20克清水,搅拌揉匀成面团后,再同发好微酸面团搓揉成团。
4、将面团分成6个大剂子,逐个搓圆压扁,入烤炉烤熟即可。
吴氏金箔
金箔在清末民初的佛山曾广泛运用于佛像、木雕、牌匾的贴金装饰中,当时佛山金箔、银箔、铜箔、锡箔四箔锻造业十分兴旺。发展至今,佛山只剩罗村联和金箔厂,由金箔锻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深龙与市级非遗传承人吴炜全共同生产经营。
吴深龙师承其父——民国金箔行“昌盛号”老艺人吴宝光,如今罗村联和总排村的一条小巷中,当年的金箔锻造厂已装饰一新,变为非遗传习所。吴炜全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文创产品的开发上,利用贴金技术连续开发了梳子、挂牌、书签、碳盘、工艺品等系列贴金产品。2018年,“佛山吴氏金箔”淘宝店开业。
贴金木梳制作过程
●材料:
木梳、生漆、金箔、小刷子、保护油
●步骤:
1、按照梳子所贴位置大小,先将金箔进行切割,打开玉扣纸(收金箔的特殊纸张)后,用竹刀将金箔轻轻挑到皮盘(一种特制的皮制托板,用来放金箔)上进行切割,切成规定形状,剩余的可再放回玉扣纸中。
2、在梳子上抹上一层生漆,用竹挑将切好的金箔挑起一张放在梳子贴金部位,可用嘴轻吹上去,再用软毛小刷子沿着贴金箔的地方轻轻地扫,让金箔紧紧地贴合在梳子表面,未贴到的地方可以重复补贴。
3、贴完后可以再刷上一层保护油,可让金箔长期不掉。掉下来金碎可以搜集好循环再用。
注意:一次要准备多点金箔,金箔厚度只有0.11毫米左右,薄如蝉翼,所以手不能触碰,多汗时也不要贴,挑金箔时要屏住呼吸,要在不通风的环境中操作。
小贴士:网上有金箔卖,4.3厘米宽的金箔1.8元/张左右,也可关注“佛山吴氏金箔”淘宝店,上面可买全套的贴金木梳材料。
■贴金木梳成品。
南海藤编
唐宋时期,南海就有人用本地野山藤编织藤席。鸦片战争后,印尼“洋藤”在珠三角普及。晚清时期,白沙、陈溪、涌口三乡编织的枕席远近闻名。
解放后,南海藤厂、东风藤厂的建立带动了南海藤业的发展,藤制品品种繁多,出现了8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皮、藤芯、藤席、藤笪、藤织件、藤家具六大类,成为当地外贸创汇的经济支柱。
南海藤编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灿尧,5岁时便跟随母亲在家学习编织藤席,他创立了“藤王府”藤家具品牌,负责公司藤木家具的设计,并参与到藤编工艺品的推广和藤编非遗传承中。
藤编杯垫制作过程:
●材料:
水、剪刀、藤条
●步骤:
1、先把藤条泡水软化,过一下水即可,注意开杆的藤骨不用泡水。
2、将12根26厘米长的藤条(藤骨)分成两组,6根一组,十字交叉,居中对齐。
3、取一根泡过水的藤条,夹住一边6条藤骨,上下交叉编织固定藤骨,一圈后开始分杆,以2条藤骨为一组,也是上下交叉编织,下面的藤条要拉紧些。
4、分杆后开始编织,一条在上、一条在下重复编织,如果藤条不够长时需接口,可以将长藤条继续编织一圈后压住短条,放在一根杆上,再找一根藤体接着继续编,杯垫如果想做大一点,可以重复多编几圈。
5、收线时,藤条上下交叉固定在两根藤骨上编织,固定杯垫不让其松散。
6、收口时,6组藤骨沿顺时针方向一上一下穿插固定,第一条藤骨不要收太紧,方便对最后一条藤骨的收口,收完口后剪掉多余的藤条即可。
(文/珠江时报记者王方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