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人家》以方言歌舞剧形式 展示多样化的云南
上世纪90年代,各类方言影视进入观众视野,而以昆明话为代表的云南方言也登上荧幕一展魅力,朴实的昆明人发现:我们的方言可接地气、可登文艺殿堂,我们的城市既亲切又时尚,昆明话正向世人展示昆明味道的生活。
民俗与时尚紧密结合的当下,《官渡人家》结合了非遗与现代元素,通过寻回亲人成长之地的故事,串联起了昆明发展的“前世今生”。通过昆明民谣的歌曲、昆明人的日常、官渡口音的方言对白、昆明人文风情和城市变迁,让老昆明人回忆成长点滴,让年轻人看到父母生活的时代,让迁居于此的“新昆明人”了解城市发展变化,让外省观众认识其历史底蕴。该剧总导演、云南省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彭涌形容它“囊括了云南本土所有国家级艺术家,有温度、有高度”。
《官渡人家》由官渡区文联、云南省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会,云南官南城企业集团,云南云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那边《官渡人家》完成了电视台和网络上线,这边彭涌和方言表演艺术家张三没有停下方言剧的脚步,正带领团队积极策划云南各地的“人家”系列,计划把多样化的云南歌舞、方言、民俗风情,通过方言歌舞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我们将分滇东北、滇西、滇南、滇中几大块进行创作拍摄。”彭涌计划在每个地区投入约两年完成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成30-40集的方言剧,通过网台互动的形式面向观众,“各个剧都会大量使用当地的民族戏剧、歌舞,通过非遗传承人展示,艺术观赏价值很高。”在这些剧中,观众有机会看到省歌舞团、省滇剧院等剧团的知名演员,与当地艺术家飙戏演出,“关心云南民族文化的外省观众,也可以看到更多彩的云南。”
《官渡人家》展开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昆明生活图景。《官渡人家》同名主题曲中,悠扬的歌声唱尽昆明人熟悉的街巷,儿时玩闹嬉戏的小河勾起回忆。
作为云南首部方言歌舞电视剧,贯穿全剧的老地标把昆明人带回了“外婆家”,熟悉的“官渡腔”对白更是让人们感叹:“这就是我家昆明的样子啊!”1月中旬,该剧在昆明电视台首播后引起热烈讨论,2月随即在期盼中再次播出,幽默的情节缓解了昆明人的紧张情绪,诙谐的对白、唱腔优美的花灯、水清树影的街景让观众无法忘怀。电视台播出后,该剧于4月初上线“爱点TV”,仅一天点播量便破万。
在昆明电视台给出的数据中,《官渡人家》用花灯、滇剧和亲切的方言吸引了青年至老年群体,这些观众中高学历高收入者比例相对更多。可以预见,优质的本土文化类题材备受青睐,具备进入市场的竞争力。而优质观众资源,将促进更优质本土文化影视作品的诞生。云南“人家”系列为本土文化资源全国化提供了优秀的范本。(春城文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