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与隔壁蹭网,源自对知识的信仰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今有学霸房顶借网。
不久前,一张照片感动了不少网友——河南南阳淅川一名高三学生,因为家里没有装网络,每天早上8点爬上楼顶向邻居借网上课。
类似的事例真不少,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有一户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为了让女儿顺利上网课,不得不收拾蒙古包全家迁徙找网;在湖北宜昌,一位爷爷拿着手机循信号找遍大山,在山顶一处信号较好的地方为孙女搭了帐篷上网课;在河南洛宁县,一名高三女生为跟上网课进度,每天夜里都到村委大院蹭网,而她的老父亲则蹲在屋外一旁的墙角里,默默陪伴女儿,此时,气温只有零下几度……
原以为,上网课是件容易的事,没想到在一些较落后的农村,网络和智能设备并非像城市那样普及,有些地方还没有稳定的网络信号。西部某县一名干部告诉笔者,经排查,他们县因无智能手机、无电脑、无网络等原因无法上网课的学生,有2000多名。看了那么多农村孩子四处寻找信号上网课的真实故事,真想告诉城市里的孩子们:你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理应更加努力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处逆境却坚持不懈追求上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一套简易桌凳、一顶四处漏风的简易帐篷,那些“凿壁偷光”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学习的样子,真美。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必将感动并激励无数人。追逐梦想的过程虽然充满坎坷,但心怀梦想并付出行动必然值得敬佩。
他们无疑已经学会了最重要的东西——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自律精神,而这是很多身处舒适环境中的城里孩子未必能学会的。
杭州一高校数学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认为,疫情过后,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自律的会越来越优秀,不自律的会远远落后。我想,那些“凿壁偷光”的孩子们必定属于前者。古语云:欲戴王冠,必先承重。凿壁蹭网学习,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中华民族曾历经灾难,但每次都能从废墟里重新站起来,凭什么?凭的就是对教育的重视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阶梯,是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
当然,这张照片也提醒我们,“数字鸿沟”应着力填补,教育资源应该更公平地覆盖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特别是网络教育“扶贫”不能缺位,别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他们无疑已经学会了最重要的东西——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自律精神,而这是很多身处舒适环境中的城里孩子未必能学会的。(项向荣)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