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源于古时“腊祭”,传递进入“年关”信号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腊祭”的日子最初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进入腊月后,农历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人们盼望过年的心情也就越发强烈和迫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民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过了腊八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等。
从这些民谚中不难看出,腊八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预示着春节的来临。(新华社)